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2007-09-12 12:21:37)
标签:

人文/历史

书之书

副册

分类: 书人书事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董桄福/

 

    “书之书十二钗”正册推介以后,我想,还是有很多好书没有涵盖,毕竟,在这个智者无数的世界上,好书也无数啊。
  再说了,有很多书籍都各有其好。无法简单的分出优劣。这就像女人,哪种女人好,再精明的男人也难以决断。
  有一个故事这样说:
  一个流浪汉在海滩上捡到一盏油灯。他擦了擦油灯,巨大的灯神就出现了。
  “那么,我就有三个愿望可以实现了?”流浪汉非常激动。
   “胡说八道!”灯神说,“那不过是愚蠢的人类的夸大其词,你只有一个愿望可以实现,快说吧!”
  流浪汉想了想说:“我一直想去美国旅游,但是听说坐飞机过去容易撞楼,坐船又太慢,所以,你能不能帮个忙,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这样我就可以开车过去了!”
  “胡说!你可知道,建造一座这样的桥需要多少材料和神力?我可不是傻瓜,办不到的事情我不考虑,你再换个愿望吧!”
  流浪汉又想了很久,然后缓缓的说:“好吧。我前后一共结过十次婚,每次都维持不了多久就离婚了,我的每个妻子都怪我不了解她,说我不能理解她的想法。那么,伟大的神,你能不能帮帮我,让我开开窍,知道女人到底在想些什么,特别是她们在说‘不’的时侯,到底是想要什么?”
  “唉,”灯神听完,长叹了一口气说:“告诉我吧,你要建的那座跨海大桥,想要6车道还是8车道?”
  书籍很像女人。每个读者都是在找妻子,但是他们还想找情人,找红颜知己,找……总之,还是觉得应该有更好的。
  我想,要是在书籍的世界套用一句广告词,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事实上,更准确的句子是“书籍的世界,各有各的好!”
  以下就列为“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第一册:《书籍的历史》

作者:(法)巴比耶
译者:刘阳 等
丛书名:西方文明进程丛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35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法国著名学者费雷德里克·巴比耶的重要著作。
  上起上古文字产生,下达电子媒体普及的当代,细致追溯了人类书籍的起源,介绍了以法国为重点——法国作家写的,当然以本土为重啦,可以理解——的世界各地书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预示了当代图书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书籍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揭示了书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通过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可以列为了解书籍成长史的重要教程。


第二册:《书架的故事》
作者:(美)亨利·彼得洛斯基(Petroski,H.)
译者:冯丁妮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04467
出版时间:2002-11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25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书架想必是每个爱书人藏书人的心病,总也不够,要是在有几格就好了,这是最共性的心底长叹。
  书架默默在书籍背后做着最无声息的付出。
  《爱书人的喜悦》作者安?法第曼说,小时候她和弟弟俩最喜欢翻看父母亲的书架,想像他们有什么样的喜好、欲望.抱负和罪恶.她说,他们的自我在他们的书架上。
  每个爱书人的自我也在自己的书架上。
  书架一直以来来都扮演书的配角。我们能否改变焦点,重新思考书架这个物件,如同对待一件新发现或新制成的物品,观察书的视角也许会变得不同。
这本书就是从书架的工艺、设计、卷轴、手抄书、印制书一路谈来,穿越藏书的书房、各大学图书馆,以及从古至今的书店,细述了书架的演变和来龙去脉,以及人类的阅读行为。为什么书是垂直放置?书背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外摆?古代书又为什么要链锁在读书柜上?
  作者同时也谈及罗马大哲赛尼卡休会的“藏书之恶”,日记名家皮普斯藏书不超过三千册的原则,以及数百年来的卖书、买书、收藏书的轶闻。既讲书架的由来,也论藏书原委,是一部谈书的终极之窗。
  相比很多书籍的无聊无趣,这本书是有聊有趣啊!
  书架上万万不能少了这本谈论书架的书。


第三册:《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郝明义、朱衣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0945
出版时间:2004-1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36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这是关于读书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该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称得上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将书籍当作一个生命体看待,那么阅读就是解剖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看完这本书,大约可以做半个“阅读医生”啦!

 

第四册:《为书籍的一生》

作者:(俄)绥青
译者:叶冬心
丛书名:影响过一代人的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51480
出版时间:2005-1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25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出版家与书籍打交道可谓最多,也最细心到位。
  如果说一个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大致而为的话,出版人就得精细到每个标点符号啦。所以,如果要真正了解图书,当然也要学习用出版家的眼光看看这个物事。
  这本书就是俄国出版史上最著名的出版家绥青的回忆录,再现了作者怎样从一个农民、学徒成为一名杰出出版家的传奇心路历程;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或可作为一部情节动人的小说阅读,很受著名书话家叶灵凤等人的喜爱。
  也会受到每个爱书人的喜爱。我想。


第五册:《雕版》
作者:  吴尔芬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   750632337
原价:  ¥16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这本书关乎印刷,曾经占据图书出版主导地位的雕版印刷。
  是一部人文史。一部充满传奇的“书坊小说”。
  福建连城县四堡乡,自南宋时期雕版印刷业发端,至清代达到鼎盛,五百户人家竟有书坊三百间,声名远播海内外。作品以此为背景,讲述一个英国遗孤在四堡一个雕版世家的曲折命运。


第六册:《我生命中的书》

作者:(英)威尔逊
译者:陈仓多
丛书名:人与书系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536675902
出版时间:2006-6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25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每个人的生命中,书籍都或多或少要占据一些角落。
  柯林?威尔逊的《我生命中的书》就是这样一本专论书和作家、思想家的著作。
所列书籍精挑细选,多为探索人类生命意义的名家之作,且涉及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错综复杂的关系,这部书也就自然成为西方近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的一部缩影。加之这些书都是“影响我最深”、“让我思考的书”,作者的心理、生理、个性的发育发展,都直接受到影响,这样就给书籍增加了浓重的自传色彩,成为一部个人生命的成长史。
  剖析二十多位大师得失,领略上百位作家、思想家风采,浏览数百部名著名目,可以作为读书、藏书爱好者的一场饕餮盛宴。
  你生命中的书呢?
  是哪些?在哪里?

 

第七册: 《书天堂》

作者:钟芳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50636
出版时间:2005-1-1
页数:255
字数:90000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尚有精装本)
定价:68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与写书为工作与志趣的女士”的大作。
  本书从“书人”与“书地”两部分着手,勾勒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书天堂”。
全景式的深度采访、深度报道、深度刻画,优游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摩挲与装帧、出版、修复、搜藏、拍卖等相关的书事;解读那些具有传奇性格的书人,进而成为第一位西方书籍的专业记录者。
  “书天堂”应该是书籍的天堂吧,实际上却是人的天堂。真正要表达的是一个爱书人的天堂是由与书有关的种种构成的。
  那么,怎能不到这样的天堂里与作者一起悠游。
  作者的另一本书《书店风景》可以参照阅读,算是一个有力的副本。


第八册:《过于喧嚣的孤独》

作者:(捷克)赫拉巴尔
译者:杨乐云,万世荣
丛书名:赫拉巴尔精品集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50270
出版时间:2003-1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16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这部书由两部分作品组成。
  一是我们要推介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二是《底层的珍珠》——短篇小说集。
  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BOHTUMIL HRABAL,1914—1997),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重新建构的一生这样描述: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废品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49岁时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而此后获得的国内、国际奖项多达30多个,很多作品被改编电影和戏剧,并获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过于喧嚣的孤独》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是一个在废纸堆里的故事:“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小说这样开始。本书第二部分《底层的珍珠》是作者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作者的生命是这样结束的:1997年2月3日,人们发现原来即将病愈出院的作家从医院五楼穿口坠落身亡……
  人亡了,书却流传下来了!阿门!

 

第九册:《迷惘》

作者:(英)艾·卡内蒂
译者:望宁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5年5月
定价:2.4元(这是老价啦,我淘来的时候花10元)


  这是一部小说。但是值得爱书人“大说”。
  主人公彼得?基恩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汉学家。这就给爱书人——尤其是中国爱书人——平添了一种亲切感,他爱书成癖,厌恶这个道德堕落的、庸俗的世界,他离群索居,企图在古代东方文明中找到精神寄托,但遭遇悲惨:财产被贪婪、狠毒的女管家苔莱泽霸占,剩下的钱又进了骗子菲舍尔勒的腰包,继而又落入野蛮、凶残的看门人普法夫之手,他陷入迷惘之中,只能在烈火中与所有的藏书同归于尽:

  “在那个是非颠倒的社会里,任何笨蛋都能摧毁最复杂的精神,无论何时,只要他愿意。”
  《迷惘》是“一部目光深远、思想丰富,具有强烈艺术力量的书”,已经经历了时间的检验。
  好读,深邃,用小说的方式“大说”。
  书人必读哦。
   


第十册:《书之爱》

作者:(英)理查德··伯利
译者:肖瑗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丛书名:脉望译丛
出版时间:2000-1
定价:10元

 

  理查德··伯利的《书之爱》多方搜寻最后在“孔夫子旧书网”淘得。
  属于那种读之“心有戚戚然”类型。
  作者是14世纪英国的大主教,大藏书家,还是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创始人。无限钟情图书,在他眼中“智慧的图书馆就比所有的财富更宝贵”。他说:“我们想要的是印刷书稿而不是钱币,我们热爱书籍胜过金币,钟情于微薄的小册子甚于奢侈的良马。”他邀请朋友吃饭,也让仆人在旁边读书,他们饭后讨论;他旅游时也带着书读,他喜欢访问巴黎,“因为在那儿有令人愉快的图书馆,比香料更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这是一个超级书虫,书痴,书家。“无论何处我们总是带着对书籍之爱,再多的水也不能浇灭我们的这份爱火”。而且他对所有服务于书籍的劳动者都表达了他的敬意,他说:“所有的人们无论男女或职位高低,只要与书籍有关,都可以最轻易地敲开我们的心扉,在我们的感情和恩惠中找到一个栖息处。”
  作为一个爱书人,读到这样心心相印的句子,怎能不感到无比的温暖。
  这个书痴去世后,墓碑上刻上了他的书箴:“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在此地做朝圣者的同时,得到书籍的帮助,我们可以得到天恩的酬报。”
  这既是后人对他最高的敬意,也是对书籍价值的一个高度概括。
  这是一本对书籍高声礼赞的小书,情怀浓矣。
  如果你的书架上还没有这本小册子,作为一个爱书人,还得打折哦!
  哈哈,一笑!

 

  附注:国内有一本王强先生的同名爱书著作,也很不错。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第十一册:《读书的挽歌》

书名:《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
作者:(美)斯文·伯克茨(Sven Birkerts)
译者:吕世生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1-1
定价:13.5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纸本书籍将会被电子书籍全面取代,阅读将开始一场质的变革。类似的谬论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流传越来越多了。
  于是有人想为“书籍:唱挽歌,这是其中一个曲子。
  这本书与其说是为拒绝思考、不爱思考的读者而写的,不如说,是给怀疑思考会带来什么结果的对象而写。如果我们真的不再阅读,愿意接受一切电子视讯的催眠,甘心在平面化、商品化的生活中自得其乐,也就不用翻开这本书。
  作者提及罗兰巴特提出“作家之死“的观点,提及库佛(Robert Coover)的”书籍的末日”以及科南的“文学的消亡”,可是,作者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他把电子技术譬喻为一个另类的魔鬼:“它不再露出爪趾散发着硫磺气息四处活动了,他是个和蔼可亲、效率很高的家伙,他声称想要帮助我们步入一个更加光明,更加舒适的未来,而且他的售货摊很吸引人,正如那首老歌唱到的,我几乎被说服了。”可是,他依然坚持着,像唐吉诃德精神,对读者说,“从心灵的深处我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拒绝它。”是的,这是一首挽歌。然而,到最后,一切在于你,你的个人,你关心书籍文学的消亡吗?关心的话,便继续求索下去,补充你的精神养料,如果漠不关心,你还是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还会“快活”一些。
  不过,我想,那些藏书人不会答应,冷冰冰的电子书毕竟不再有那种纸张的温暖。
  “毛边党”更是会坚守,毕竟,还没有“毛边电脑”供我们阅读和收藏毛边书啊!


第十二册:《书店》

作者:(英)佩内洛·菲兹杰拉德
译者:尹晓冬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802250178
出版时间:2006-1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16 元

“书之书十二钗”副册
  爱书人总要进书店买书的,书店是爱书人的圣地之一。以“书店”的书结束这次推介,作为副册的最后一本吧。
  这是一个关于书店的悲情故事:一个不再年轻的女人,要在一个不足千人的小镇开家小书店,这被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她做到了。开书店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她认为小镇应该拥有一家书店,就像应该拥有面包和牛奶一样。但是书店不久就关张了……
  她不懂书,在将图书分类上架的时候,她看到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弥尔顿的一句话“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精魂凝结而成的珍贵宝血,是为了超越生命的生命而永久珍藏”,因为看到“精魂”和“血”的字样,她便把这个书摆在了宗教与家庭医药的图书之间。书店注定要垮的,但是,我们却恰恰因为这句话,要阅读这个故事。
  一个不懂书的人与书之间的故事。中间有一个连接点:书店。
  直到书店倒闭,店主离开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小镇时,她的手中只保留了两本一直没有卖出去的书,一本是拉斯金的《直到最后》,另一本是班扬的《罪人受恩记》,书签上写着《圣经》的一段话:“我将成为人人的向导,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与你同行。”
  你手边最后的书会是什么呢?
  这问题不用回答我,留着,自己咀嚼回味吧!

 

                    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