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血热雪冷 |
回 声
——一部小说和它的评论文本
探索小说连载之五、之六●董桄福
5
“真是不可思议!”评论家感叹一声。
“正如你已经看到的,”他说,“作者在第4部分中给我们展示了人物的真实心态。他不屑于去写那些大悲大喜的故事,也没有故作高深写一些哲学般幽奥的问题,叫人半懂不懂。正如作品所写的琐碎细节,一个人,读书,做梦、等女儿,上咖啡馆,想起他的书,等待着他的评论家。对,就是这样!”评论家说,“这篇《回声》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类日常心态的揭示,虽然有很多事想去干,却又磨磨蹭蹭地不肯开始。只好像众人那样,上咖啡馆,然后又遇到了‘回声’,然后就很难再区别别人和自己。似是而非的人格就在这段描绘中展示出来。我已经说过,这篇小说的前面部分议论的口吻重了些,这儿显然好多了。我相信后面还会更好。作者是完全有这种能力的。接下来,我会更紧地扣住作品,重点研究小说展示的事实。这对理解这篇作品是必须的,重要的。”评论家继续说,“我对了没有呢?当然,现在谁也不能回答,不过,我相信这个问题将由后面的事实证明。好了,请停一下,第5部分是一段意义不大的评论,让我们接着往下读”。
6
简直胡闹。你以为给那么小的孩子讲一篇难懂的还没有写完的小说这是疯子才干的事。但你不能说出来,你仍然亲热地与评论家打招呼,亲了亲女儿的天真好奇的小脸蛋。然后坐下来,开始与评论家闲聊登在报纸上的事。对那些渗了白开水的新闻你本来是不感兴趣的,但是用来消磨时间、待客,那是不错的礼品,你如此这般回声般重复几段荒唐趣闻,战争由一个老妇人发起啦,外星人集体自杀啦什么的。作为交换,评论家也要出示一些尽人皆知的“内参”传闻,私人艳史,讲某些作家已经出版和正在撰写的著作。说到这儿,话题很自然的又转到你的《回声》上来。
“写得不错啊!”他说。
“手法新颖独特,心态把握准确。比如这第6部分。评论家很兴奋地翻看着你刚才丢在写字台上,被压得有些皱巴巴的手稿:“妙就妙在主人公的虚假和伪善被你刻划出来了。人与人之间很难有一种真诚的相处,大都生存在一种互相应酬的环境中。大家说同样的话,犹如回声。这正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你认真听着,却不得要领。应该说,你对小说的后面部分还不了解,你从评论家口中却听出一点眉头,好象是你做梦扔了一本书以后发生的事。你一直在考虑该如何接着写好《回声》,但尚无头绪,正想静下心来再仔细思量一下的时候,突然就遇上了评论家对你的女儿婧婧高谈阔论。
你随手拿过手稿,要看看评论家所指的部分,也想看看自己已经写到什么地方,应该怎样继续。这时候评论家站起来准备告辞,你的女儿在你们神聊时又出去玩了。你与他握手,接受他的鼓励:一定要写好第7部分,作品正往成功的方向发展。他的话使你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似乎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但是,你还是有些疑惑,他说些什么呀,什么第7部分,你记得还没有写这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有些不喜欢这个评论家了。他走了,正好。但是,他走之后你的房间里还是回荡着他粗犷的声音。你重新坐到桌边,盯住手稿,可爱的,充满感情的“7”字真的在眼前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