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声
——一部小说和它的评论文本
探索小说连载之七●董桄福
7
怎么写这一部分是关键,正如评论家所说。你不得不重新审视你经历过的所有事情,省察自己的前半生。这之中,你尤其对发生似乎还不算太久的一件事情感到迷惑。有很多奇妙的东西至今让你不能理解。你似乎是从读一本小说开始的,却突然间变成在写这部书了,还让评论家抱有了成功的希望。现在,面对奇迹一样出现的“7”你该怎样去做呢?是继续作一个读者?还是作一个作家?这件事让你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举棋难下。这种奇怪的事你以前是很少遇上的,最坏也不过年轻时候两个女孩同时写纸条说爱你,且纸条上的语句丝毫不差,除了字迹说明她们是两个人之外简直如出一辙,好象事先商量好的一样。你知道这不可能,但是,就是没法摆脱这种感觉。就为此,你不得不把两个女孩都拒绝了。出乎意外地选择了她和她之外的第三个人,那就是婧婧的母亲,你现在的妻子。她是一家医院的内科医生,任护士长。工作相当忙,简直有些疲于奔命,从来也不读什么书,她的时间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病号占用,紧张得抽不出一分钟来陪你。你虽然有些孤独,倒也潇洒、自由。由于爱好文学——很早就养成的习惯了——就常读些书,偶尔也做一做作家梦。不过,你以前可从来没写过。你的经历简单得可以用不着概括。莫名奇妙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征求过你的意见,谁也没有告诉你来了要干什么。父母是大千世界上最普通平凡的人,走在人群中除你之外没有人会对他们引起注意。你没有外婆的唠叨而千篇一律的教诲可以追述,也无法在生命的任何阶段找到值得写成小说的东西。太简单,太无味,太平淡。你强烈地感到这类词是你的人生过往的表述。今后也许会风波顿起,奇迹重生,可你不是预言家,逆料人生,还缺少这种素质。你有这种自知之明。你仔细搜寻记忆也找不到多少闪光点,也编造不出高大全完美的英雄人物去感天动地,描绘仇杀情杀自杀等等各类触目惊心的场景你毫不在行。学生时代的事可以简单谈谈,但那是用来写作文哄老师的,赞扬甲拾金不昧,评论乙脱离集体,称颂老师窗前的灯光,无论那灯光是用来备课、读书,还是用来打牌、下棋,一律把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入睡。老师的灯光熄灭很久以后依然难以入睡,感到心里亮堂,感到伟大和崇高。即便是这些,也好象是别人的事,与你没有多少关联。井水就是井水,河水就是河水。井水和河水都是水。但是,毕竟是不同的两种存在。你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生下来,平平常常长大,平平常常读完小学、中学,进一步读完大学,然后就毕业,由于读中文系,领导认为你大概还认识不少汉字,就鬼使神差把你分到家乡的一家小报社,半月一报,工作轻闲。有写作的条件,无写作的才能。真是阴差阳错,就因为平时还读点书,虽然不干大事,也还找不出多少缺点,你虽然比别人平常却多了几分幸运,不用到乡下去,而留在了小小的县城里。你工作三年之后结了婚,然后有了孩子。现在婧婧九岁,小学二年级,同样平平常常,像父莫如女。这些无聊、乏味、简单的事看起来也不值得写成小说。即使写了,也肯定相当无趣。你不过清闲时读点东西而已。当然也想胡编乱造一些东西,总是不得要领。想归想,做还是没做。每天,都有些闲得无聊,妻子上班,女儿上学,老是这样呆着也觉得空落,但是又没有别的主意。只好如此地打发着日子,简单地安排生活。编编报纸,混混日子,实在不行看看天,看看云。偶尔也想些问题,如此等等。以你的情况,朋友当然很多,不过都是顶头之交,大多来路不明,行为乖张,无所事事,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引为知己。你平常的人生就是这样,看不出任何特色。没有什么资本可以从事经国济世之大业。
一切就是这样简单,你在早晨打开了一部叫《回声》的小说,不过想读个故事而已。
你失望地没有读到,却听到挤进门来的评论家朋友喋喋不休地聒噪了一番,像只骄傲的麻雀。
读《回声》没能吸引你,你感到作者与你格格不入,可是,梦中你却开始接着写那部《回声》了。当时还感到奇怪,一思考却又头痛欲裂。你因此没有求证出结论,不置可否就到现在了。但是,怎么突然变成你在写一部小说了呢?
不过,这样设想一下也可以。是啊,要是你写《回声》会怎么写呢?特别是评论家告诫过的重要的第7部分。你拉拉杂杂只想到自己无味的人生经历,实在没有故事。你这时才感到一种奇妙的震动,又想起《回声》的大段议论性文字。你觉得应该原谅作者。你猜测作者与你一样是个平常的凡夫俗子,无大苦大悲,大乐大喜。怪不得没有故事,你这样想时才觉得又想继续读一读那本小说。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必要一切都是故事呢?你的心境突然变开阔了些,你现在要继续读书了,你伸手把桌子上的手稿拿起来。
有个奇怪现象,你不能解释,找不到答案:你开始是在读一本薄薄的书,现在变成了一部未完的手稿:难道是你自己的手稿?
这种事用不着再伤脑筋了。你自嘲说:本来嘛,我已经把那本书扔了。何况,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莫名其妙的。
但有一个问题似乎有必要询问:这部手稿从何而来?
你仔细看了一下,恍然明白了真相。哪里是什么手稿,那只是一本空白稿纸,放在《回声》那部小说的上面,那本薄薄的书依然健在,就藏身在白纸下面。不过发生了一小点变化:小说是从第8章开始的,前面的书页不知被谁撕去了。你想,这可能是婧婧干的,得教训教训她,怎么能胡乱撕书。幸亏这是一部你并不看重的小说。否则?你肯定自己还是会发点小火的。只可惜,现在读这本书,不可能再知道前面的部分写的内容了。都写了些什么?有没有故事?评论家说过第7部分很重要,怎么重要法,你已经不得而知。管他了。完美的事本来就不存在,又何必苛求。有多少看多少吧。
你开始阅读残破的被撕剩的书页。作品内容已经不多了,从所剩不多的纸张你推断这一点。
你把目光投射到书页上,天空更加暗淡下来,你甚至猛然间看不清书页上的字迹,作者会写些什么呢?你猜测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