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散文好在见地,旗帜鲜明——书事日记(126)
(2015-08-09 09:45:17)
标签:
转载 |
分类: 相关评论 |
散文好在见地,旗帜鲜明
——书事日记(126)
2015—6—29 星期一
这几天,小雨下个不停,城郊道路泥泞,行走不便。从住处到单位行走二里余地,有一段田野边的土路,下雨天总让人厌烦。脚下带着泥步入单位,麻烦的是得天天擦洗。其实,小雨下着,撑把雨伞,看前前后后移动的彩色雨伞,蛮有情趣。不知不觉,一段小路走完了,回头望一下,那窄窄的泥土路那一字型缓缓移动的雨伞,脚下轻松起来,跺跺脚,甩掉泥土,匆匆赶路去上班。
晚读朱晓剑《微阅读》,“读一卷日记,看一段人情世故。”那些用心写的文字里,荡漾着一种情怀,一种生活趣味,温暖的,灿烂的,像晴朗的天空飘着悠悠的白云,闲适,自在。
2015—6—30 星期二
午后,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向来单位看望老党员、年度红星党员。自己作为看望对象,深受感动。收王局长送慰问金二百元。
晚读《微阅读》。朱晓剑在序言中说:“在每个日记里应当都隐藏着一种情怀,在文字间,那语气,那轻松的氛围,都该是有点意思的”,“记录的不管是阅读,还是生活,只是日常的一部分。”读 2011年8月26日所记:“夏天读书,静心。说是苦战不如说是那书中的乐趣,让人忘记夏天的苦恼。但即便如此,夏天读书,依然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的。”此言信也。夏天读书是需要一个静谧的清凉的去处,比如小河边、山坡林荫旁、乡村竹林下等,适宜于静心阅读,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2015—7—1 星期三
适逢“七一”党的生日,单位支部召开党员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历史,感恩党的温暖。回想自己1984年入党,也是一位老党员了,几十年来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研工作中兢兢业业,率先垂范,多次受到各级党委表彰。今年“七一”,又被县教体局党委表彰为“红星党员”,并颁发荣誉证书。
晚读《微阅读》。读2011年9月16日所记《“小开本”妙趣多多》,云:“‘小开本’妙趣多多,即使不是精装本,也在书越来越厚的情况下,增色不少。钟淑河说,小开本一只手可以久拿,卧读就比较方便了。当然装订还得讲究,无论翻开那一页,都要能伏伏帖帖,不要一松手就自动合拢起来。”此言信然。近来自己也喜欢上“小开本”,收赠或购买了不少,读起来方便。如董桥的《立春前后》《一纸平安》《董桥七十》,陈子善的《不日记》,孙卫卫的《书香,少年时》,姚峥华的《书人·书事》,徐鲁的《茶烟起淡淡》等等,放在手边,睡前随意拿来,读上几篇,轻松、疼快,何乐而不为呢!
2015—7—2 星期四
收《商洛学院》校报第209期,2015年4月15日出刊。第二版《商洛学院精神文化标识释义》一文,阐释了校名集字、办学理念(尙教为学,践用至要)、校训(博闻强志,正道直行)、校风(积学酌理,崇贤彰善)、教风(重教行道,守正出新)、学风(勤学尚德,明辨笃行)、校徽、校歌等,值得一提的是“校名”集字为不同时代书法家书写,“商”为元代,赵孟睿弧奥濉蔽拼照媲洌弧把А蔽拼铉撸弧霸骸蔽未总馈W痔濉⒎绺褚宦鱿喑小
午间,清点期末考试试卷袋数,核实相关数据。
晚读《微阅读》。读2011年11月11日所记《书评人该独立起来了》,言:“书评人最好的是独立的,自己买书评论去,可以批评的更彻底些。不过,出版机构跟书评人的良性循环互动才是关键。”此言真诚,灼见。2011年11月25日所记《不喜欢有点夸张的营销》,云:“买书还是不喜欢带点夸张的营销,比如什么封笔之作啦,畅销百万册,凡此种种的宣传,对一个读者来说,要看好书还是看口碑相传的书。”此言说得好!的确,有些书宣传过火,言辞夸张,诱惑了读者。自己深有体会,买回来却束之高阁,是一种浪费。
2015—7—3 星期五
午后,三点上班。闲暇上网读博文,读到博友河北_靳逊《书边小札(三十)》“散文,好在见地”短文,喜欢,抄录。语云:
散文好在见地,旗帜鲜明。
初春的大地,长出一颗苗时给我的印象就是旗帜鲜明。等真正到了春天,旗帜没了,鲜明也没了,到处都是花,而看花朵的眼,非常缭乱。这个时候看花,真不如冬天。腊梅就是冬天开的,香味老远就闻到了,醉人,如到了跟前,那气息真的醉人。
好文字,也可做如此观。
靳逊先生对于散文的见识,让我耳目一新。近期他在博客连续刊发“书边小札”,耐读,有味。这是他读书所悟的睿智哲思,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深邃,精辟,也是很有见地的。
晚读俞晓群著《那一张旧书单》。读《书香忆,最忆是董桥》《董书的迷恋》两篇,使人对董桥其人其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文中提到新近出版的董书四本:《小品》两册、《立春前后》和《一纸平安》,被读者称为“新四本”。我已购买了后两种,可惜未有俞先生说的“在新四本中,每本书都赠送一张单色精美藏书票。”真是遗憾,不知在哪里出错了?俞先生此文最后说道读董书的好去处,“选山坳处一座孤亭,拂尘焚香,倚栏闲坐。”“捧一卷董书,闲读闲思”,那种“一缕幽香”相伴的境界,真让人神往啊!
2015—7—4 星期六
晨起,去单位上网,读博文,收到鹿鸣先生纸条:“任文先生:我把在博客上写的文章,进行了组合,名字为:闲翻《书香夜读》,现又放在了我的博客上。你看看能否发表。若能,麻烦你给予斧正。并请你找一家报刊给他们寄过去。我最不善于写作和发表。一是没有认识的报刊编辑。再说写作水平太差,文章需要你进行精心修改。很唐突,麻烦你了!”其实,我也是自然投稿,不妨试试吧!感谢鹿鸣兄点评拙作,过奖令我汗颜,对于书话文字的写作,还需要不断修炼。
刚好,又收到靳逊先生评论回复,有味,抄录:“谢谢朋友捧场。散文这种文体我一直在琢磨,任何一种文体的出现,其实都是一种破坏,破坏力越大,建设性越强,所谓的老的不去新的不来,因为老的站着位置,说白了这也是一种思想的解放。” 靳逊先生的每一句都有味道,耐人思考,有哲思,有思维张力,语言富有思辨性。
2015—7—5 星期日
早起,在东街吃模糊。去医院给住院的父亲送早餐,闲聊几句,去打水,随后去单位。
上网,读博文,收到靳逊先生评论回复:“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想起十多年前与谢有顺的邮件来往,谢有顺说,没有必要关注我,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我以为,靳逊先生谦虚了,当然,也看出一个人的素养,谦虚是人的美德之一,也是良好修养的表现。谢有顺先生的话没有错,“比我优秀的人”是见贤思齐者的最好注脚,也是执着追求的智者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