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世作家

(2015-07-27 06:28:28)
标签:

杂谈

经常参加读书活动,尤其是作家的新书品鉴会,无不是以种种大词予以称赞,甚至达到肉麻的程度,却缺少公正而又客观的评价,至于批评意见就更少了。如此一来,当世作家的研究就常常成为一种空白。
也正因这样,我们时常会感叹巴金、沈从文、汪曾祺那一代的作家远去之后,再难以有那样的人物。其实想想,是当世的作家不够优秀吗?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作家研究,也还真是缺失的一环。
我跟朋友建议,是不是可以把当世作家的研究资料做一下汇编?这似乎不是难题,谈论当世作家的文章多多少少总有一些的。但介入到资料汇编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很大,不是谈论的话题很相似,就是一些内容看似无关紧要。这四平八稳的文章看多了,觉得意义不大。并非是每个人对写作对象都有深入的研究吧。但仔细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或许更主要的原因这样可以顾及情面,即使说的不够好,也不会有多差的。
对当世作家的评价,不仅仅是涉及作品评价,也还有生活中的形象,以及文化影响力等等,都是可言说的。不过,由当世作家的评价,或许可看作文化生态中的尴尬,你好我好大家好,结果呢?这种“好”也是有限的好。
我的朋友崔文川玩火花、制藏书票、做笺谱,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想编一册朋友写他的书《汇文成川》,不少朋友都说火花或藏书票,看上去个性十足的却不一定那么多。说到底,我们熟悉的只是他的大众所熟知的一面,他的好玩却是需细致观察才能发现的。当然,这只是个案,却可看出,这个时代,我们的写作者的工作有时就像是一种应命文学,完成任务交差就完事。
太多的表扬和称赞,看上去更像是文化表演秀,对于文化来说,也是该警惕的话题。那么,对当世作家,多一些研究才够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