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阅读包罗万象 亦有深度

(2015-07-21 09:35:10)
标签:

浅阅读

书店

包罗万象

成都

藏书票

分类: 书式生活

  微阅读包罗万象 <wbr>亦有深度


  我爱淘书,也到外地旅行,常常不是先去逛景点,而是先逛书店淘书。这样的结果是每次出行都带回来不少有意思的书。后来,我还把这种淘书故事,书友往还、阅读心得,结集为《书式生活》等书。我曾引用葡萄牙作家佩索阿的话说:“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事实上,淘书也罢,阅读也好,无非是在谋求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阅读日常化  对这个时代很有必要 

  现在家里的藏书有六七千册,大都是一册一册从各种书店里淘出来的,这其中也不乏出版机构先期推出的诸如试读本、简本,以及毛边书等等。有意思的是,藏书票收藏家、制作者崔文川先生还专门给我设计了藏书票、信笺。除此之外,我还收藏得有陈子善、谢泳、王稼句、蒋蓝、吴鸿等作家、诗人、学者的题签本。

  我在成都生活近20年,对成都生活的熟稔自不待言,由于我对图书信息的熟悉,加上酷爱阅读,常常逛成都的大小书店,说起成都的书店,真是如数家珍,还专门编制了成都书店文化地图。著名的书店达人钟芳玲就笑称我是成都的“书童”。

  在我看来,阅读的日常化对这个时代来说尤其有必要。整个阅读的过程漫长而连续,伴随着静默和沉思。这个过程既是对当今碎片化时代生存的反思,也是阅读行为本身的一种回归。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尽管有人感叹浅阅读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但不能否认的是,即使是浅阅读,对社会的贡献仍然是有增无减。阅读这种接触世界的方式虽然古老,却依然有效,哪怕是一册简单的书,也大有可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方向。 

  微博式读书札记  坚持写了很多年

  我爱读的书,以前是虚构作品居多,近几年偏爱非虚构作品,笔记、随笔、书信等等都有,如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流沙河的《正体字回家》等等,都给人以深思。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正是在思考之下,才有了意义。

  2014年,我家被评选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其评选条件之一就是不仅爱书,还参与到全民阅读当中去。我除了写作、逛书店,在2012年还主编了一套“读书风景文丛”,今年又主编了一套“书虫行旅书系”……因此,也被读书圈内人公认为民间读书的推手。

  常常浸润在网络媒体当中,使我对传统阅读和移动阅读有更充分的理解,诸如豆瓣、博客、微博等,我都是最早的尝试者。我还是“微阅读”的积极倡导者。在我的博客上,“微阅读”——微博式的读书札记写了很多年,让人想想都觉得头大:如此海量的工作,一般人实在坚持不下来。在我的规划里,这个微阅读系列也将陆续结集出版。

  时下的阅读方式还流行着一种微阅读。有人看到了“微”就以为是浅阅读,距离深度阅读有一定的距离。微阅读所表现的形式固然是短、快,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甚至于跟阅读专家的阅读理念相比,也不差,也有深度。其实在阅读这回事上,不同的人群具有的阅读口味很显然也是有差异的:重口味或小清新,在阅读内容上,偏好文学、社科,甚至是娱乐生活,都是有其价值的。但这很显然并不能构成对常态阅读的威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