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苏食话

(2015-04-24 11:43:12)
标签:

杂谈

姑苏食话

 

去苏州是前年秋天的事。那时遇见王道、星光、江少莉、花匠、黄恽、张建林诸位朋友,我住在平江路边上的旅馆。晚饭后,王道兄陪我在平江路上游逛,十分惬意。到了苏州,倘若不去参观王稼句先生的书房,几乎是“白来苏州”的感觉,电话约他,刚巧他因事去了山西,就未能够一睹他的书房。但想起他在成都把酒言欢的场景,也真有快意江湖之感。

稼句先生对苏州的建设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他的书,我爱看。对苏州的了解,之前大都是从文字之上感受,那次实地走访,尝尝美食,逛逛书店,遇见一两位文化老人,真是够好。因迷上饮食,就看了不少饮食书,《姑苏食话》早就买了一册,是旧版的。内容旁征博引,洋洋大观,通过一册书,大致把苏州人的饮食生活都一览无余。这样的书,涨姿势之外,更多的是对朋友们生活的城市多了一份文化感怀。

去年,我去株洲参加读书年会。稼句先生也莅临会议现场,真是热闹,几天的相聚,开心非常。某一天的晚上,几位朋友约着出去宵夜,打我的电话,却没有人接。稼句不大相信,也试着打了两回。依然没人接。第二天早饭时,说起这事,真是汗颜。那天晚上,我是跟几位朋友饮酒,不经意间醉倒,才错过了把酒言欢的机会。

在会议期间,稼句先生特意签了一册新版的《姑苏食话》。他在书的后记里说:“这本书印于十年前,虽然尚有读者,自己却并不满意。这次趁重印的机会作了修订,费时四个多月,稍许调整了结构,补写了一些题目,增加了十四万字,已超过初版字数的一半还多,可见内容确实补充了不少。”其实,早在去年之前,我在主编寻味书系时,就想着能否将《姑苏食话》再版,原他也有意向出个新的版本。最后可能是觉得出一部书更为恰当一些,也就是这册新版的《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按照内容分为天堂物产、岁时饮馔、中馈摭拾、市廛掠影、风味随谭、小食琐碎、花船遗韵、茶酒谈往八个部分,分篇叙述江南原生态物产、四时不同的市井菜肴、应时应景的糕饼小食、花酒船点等等。莼鲈之思,卢橘杨梅次第新,东坡酥,这些与名人相关的故实,都征引《博物志》《梦梁录》《清嘉录》《东京梦华录》《岁时广记》等数十种典籍来佐证。有意思的是,每辑却贴了折叠的小画,全书八辑的小画连起来,就是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全卷。

可以说这部书是了解苏州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的必备之书。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种种,且每一句话都有来历,绝不是空谈。不过他谈的是过往,而非是对当下的饮食文化的关注。“如今既能品尝,又能说出道道来的作者很多,有的还经常参加公私举办的各种饮食活动,听到的看到的吃到的自然也多,这就应该轮到我藏拙了。”这也是一个写作人的操守,如果什么都能纳入笔下,固然看上去作品很丰富,实则是肤浅的很。

关于《姑苏食话》,稼句先生说:“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巨制,《姑苏食话》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历史上的往事。”做地方文献的挖掘、整理,更多的不是图一时热闹,而是从细节出挖掘出地方性格来,在这一点,大概只有肯坐冷板凳的人才能收获的更多。

过平淡的日子,写冷落的文章,是稼句先生的文章自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四十万字汇成的《姑苏食话》有着怎样的分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岛屿浮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