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流沙河先生的读书文章之总集,有序言有书评,这类文章,大致可以看出喜好和阅读趣味。沙河老师近年将精力专注于文字学,初看,似无关紧要。仔细思考,或如他退休时所言读书作文以娱我。可写可不写的文章,大可不必费精力去做。
此种精神,我亦有贴身体会。某年,有家出版社委托组稿,计划每个城市约一位名人写一写地方生活。成都希望有沙河老师来做。于是,我先期联络,约定一个周二的中午在东风大桥旁边的天然居茶园相见(每周二沙河老师都在这里与朋友见面,生怕去家里过多打扰)。
我如期赶过去,见面之后,我谈了出版社想法,亦说了大概意思。未曾想到的是,他一口拒绝,无回旋余地。我想他可能是对时下的出版不大放心的缘故。亦不妨解读这样的书,于他可做可不做也。
书名《晚窗偷得读书灯》,是书中一篇文章的篇名。能够反映出阅读旨趣。从阅读经验上看,最有收获的是一九四九年之后,被打成“右派”,因祸得福,得以读古书。从而对古典文学颇有研究,《庄子现代版》《诗经现场》《文字侦探》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册内容驳杂,但大抵都与阅读相关。不过,这些,都是前尘往事,如今沙河先生更关注的是文字学。
话所如此,但其以八十高龄依然著述不断(如在FT中文网上开设专栏),让年轻后辈也不能不佩服这样的精神。读《晚窗偷得读书灯》,不免感慨,时下的爱书人也似乎难得轻松自在地选择爱读的书去读了,更多的是以功利角度去看待。这固然没有什么不好,却似乎欠缺点什么。
在阅读的路上,相遇怎样的风景,似都无所谓。如今能坚持阅读,也是爱书人难得的品质,那也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