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剑楼记

(2015-03-14 09:54:20)
标签:

杂谈

不少朋友爱藏书,也有自己的书房,且不管书房如何,大抵都取一个像模像样的书斋名。有大气有婉约,看看书斋名,大约可知书房主人的性情。在我,这多少是附庸风雅的意味。

一是没有自己的书房,客厅里“顶天立地”地立着几架书吧。但我初次访钟叔河先生,看见客厅里布满了书,真觉得自己比起来,顶多算小巫见大巫;二是藏书有限,虽然家里有几千册书,大都算不上是珍本秘籍。取个书斋名,也有哗众取宠之感。

去年,藏书票设计专家崔文川先生在陆续做笺谱,不少名人学者的,看上去赏心悦目。这等风雅事,真让人觉得奢侈。他说,我也给你制作了笺谱,你的书斋名是啥?

没有啊,要不随便想一个?我倒觉得这无关紧要。

于是,我东想一个名字,他说不够大气;西想一个名字,他说不够雅致。在我,实在是没啥好的想法了。这取名的学问大了去了,非我这等才疏学浅的人能够玩得好的,如此一想,也就作罢。

以前,我曾整理过一份师友的书斋名号,洋洋大观,又各有来历。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就让人心生羡慕,我想了一周,也没有让崔先生满意的书斋名。

要不,叫一剑楼如何?有一天,崔先生如此建议。

也好。我觉得书斋不过一时的心绪而已,且不必夸大说辞。好的书斋名让人印象深刻,也有含义。崔先生对此多有研究,想来,若不是神来之笔,一定是融合了更多的观察在里面。后来,我在网上查查,有听剑楼,也有琴剑楼,说来说去,似乎很文雅的事。比较而言,这一剑楼或许更符合个性一些。记得,以前,金庸、梁羽生和百剑堂主在香港《大公报》,均写武侠小说,人称文坛三剑客。一九五六年十月,他们突发奇想:在《大公报》副刊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每人每日一篇。后来这个就结集为《三剑楼随笔》了。

你的博客名字一剑钟情嘛,取前两个字即一剑,我看,斋、居、庵、庐、堂什么的,似乎都不太合适,那就楼吧。我记得,海上学者施蜇存先生的书斋名为北山楼,钟叔河先生的则为念楼。我这书房若是“楼”的话,也是小楼了。

于是,崔先生就制作了“一剑楼”的笺谱。我拿到笺谱,真是漂亮非常,我出行的时候,忍不住拿出来显摆,跟朋友喝酒、喝茶的间隙,顺便拿出笺谱,请朋友随意写下一句话,也许积累多了,就成了阅读的佳话。

这或许可作为一剑楼的解说吧。

是为记。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