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羊为象形字,《说文解字》说:“羊,祥也。”又说:“美,甘也。从羊从大。”可见羊即代表着美好、吉祥的意思。在世界绘画史上,与羊有关的艺术作品不少,且无一例外地都给以羊赋予美好的象征,时常,人们还给羊赋予善、群、孝、法、义、乐、和等等含义。王维有诗《渭川田家》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可见羊在生活中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绢本设色 46.7×3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画家周昉所创作的以羊为题材的《蛮夷执贡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周昉初年学张萱,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这里所说的执贡图,也称职贡图,是封建时代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类似于今天的拍照留影。我国现存最早的《职贡图》是南北朝时代梁元帝萧绎所画。《蛮夷执贡图》是曾著录于《宣和画谱》,并收存宋、金内府,后装成册页为清宫《集古图绘》之中的一幅名画。作品中一位胡服使者牵着一只长角羊,非常虔诚地向大唐进贡。这只羊体型秀美,体色灰白、毛发细腻,羊角细长,略向后弯,神态自若,十分高贵。整幅画面晕染细腻,笔法自然,很好地反映了唐代人物画和动物画的面貌。
《蛮夷执贡图》还拥有无与伦比的史料价值。根据《新唐书》记载,唐朝有北狄、东夷、西戎和南蛮四夷,“蛮夷”则指南方热带国家。另外图中的胡服使者、北非剑羚明显来自西域,所以“执贡”的很可能是古代拂菻国。

纸本水墨 25.2×48.4 cm
美国华盛顿福瑞尔美术馆藏
中国元代画家赵孟頫最擅长画马,他是宋太祖11世孙,却入元朝为官,受“气节”二字所累,其一生荣华也是尴尬的,传世之作《调良图》中一匹骏马在大风中低头相向,心事重重,似可做自画像来解读。
《二羊图》是他除马以外唯一传世的走兽绘画:背景空无一物,一只羊低头吃草,一只羊昂首瞻望。如果可以一生田园闲情逸致,官至几品又有多重要呢?有时候,理想很骨感,生活很性感。现实生活常常是“事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如何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之道,也是一种学问了。
此幅图中画一羊低头吃草,一羊昂首瞻望,周围不着背景。右面的山羊张口睁目,尾巴上翘,身子向右而头部朝左,背部线条自然弯曲,羊毛轻软直长,描绘工细。左面的绵羊昂首而立,身躯朝左,头部右侧毛卷而短。全图纯用水墨画出,却显色斑斓之状。构图空疏,应是受到唐、宋家的影响。画幅左侧,赵孟頫自题:“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子昂。”钤“赵氏子昂”、“松雪斋”二印。画心上方又有乾隆皇帝于1784年御题,曰:“子昂常画马,仲信却求羊。三百群辞富,一双性具良。通灵无不妙,拔萃有谁方。跪乳畜中独,伊人寓意长。甲辰新正月,御题。”钤“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也有专家认为,这幅《二羊图》比那些传为赵孟頫的马画更真实可靠也更好。

绢本 设色
浙江嵊州市文管会藏
中国文化中,最常出现的牧羊人典故是“苏武牧羊”。汉武帝时苏武受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威逼利诱劝其投降而不屈,将其流放到贝尔加湖边放羊,19年后终于获释回汉。苏武于天寒地冻之中牧羊十九载,支撑他的正是困扰赵孟頫一生的“民族气节”四个字。温庭筠为苏武庙留下“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的诗句,这里所描述的正是苏武牧羊的情景。
陈子和,号酒仙,福建浦城人,《闽画记》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初为塑工,后改习画,专作水墨人物,亦工写意羽禽,兼工山水。笔意散逸,潇洒出尘,不堕俗格。山岩树木苍润怪奇,评者谓在吴伟、郭诩之间,为“浙派”画家之一。据有关称,陈子和传世画作较少,仅日本、美国藏数件,但均不及嵊州市馆藏的《苏武牧羊图》精彩。评者谓在吴伟、郭诩之间。
这幅《苏武牧羊图》画中苏武面部微仰,斜看寒柯,两袖拱胸前,不仅扶节,而且腰挂佩刀。两眼炯炯有神,正气凛然。整幅图寒气逼人,而且食草的羊群皆为公羊。这是因为传说匈奴单于许诺苏武,一旦他放牧的羊群生了羔羊就放他回中原,苏武到达牧羊之地却发现所有的羊都是公羊。
苏武牧羊所留下的故事至今不绝,对照《苏武牧羊图》,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他在贝尔加湖边独自牧羊的故事,茫茫草原,不知哪里是归路。即便如此,对待故土的情感依然是不舍不弃。

“三阳开泰”最早源自《易经》,中国古人常用它来传达新年岁初时迎春送冬、阴消阳长的祝福。“羊”与“阳”谐音,古画上许多与羊(阳)相关的题材,都与此农历节日的吉祥寓意有关。而且“羊”通“祥”,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就有“吉羊”的字样以期吉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三阳开泰》有明宣宗朱瞻基的御款,此幅作品以简单的构图,书写了美好的涵义。
朱瞻基(1399-1435),明成祖长孙,明代第五位皇帝,1426年至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庙号宣宗,自号长春真人。在其当政的十年之间,政治方面,任用贤能,缔造了史称“仁宣之治”的稳定发展期,是著名的守成之君。此外明宣宗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则使他在历代帝王之中,显得更加耀眼。
宣宗爱好翰墨,工于绘事,不但热衷书画创作,所作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得造化之妙,而且常以书画作品赏赐近臣。此外,宣宗更引领一代艺术风潮,以恢复两宋画院的盛况为目标。根据记载,宫中画师每呈作品,宣宗均会一一观览加以评论,使得明代宫廷绘画于宣宗在位期间臻至鼎盛,足以与北宋徽宗的宣和画院相媲美。
宣宗的绘画取材偏向花鸟、畜兽、墨竹,带有象征寓意的题材,而在风格上明显受到文人画的影响,注重线条和墨韵的表现。
本幅《三阳开泰》作于宣德四年(1429),浅设色画子母山羊一大二小,衬以竹、石、茶花,以谐音取“三阳开泰”之意。画上描绘一只母羊与两只乳羊,并以竹树与茶花搭配为衬景。“竹”与“祝”谐音,所以这幅画有“祝贺三阳开泰”之意。而且羊“跪乳”的习性也被视为善良知礼、孝敬父母的典范。

布面油画130×195
cm1956年
除了中国画家在艺术作品中展示羊的魅力,在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中,同样可找到羊的身影。它们并不局限于写实,而是将羊作为艺术形象,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让羊变得夸张,这看上去更为有意思一些。
值得一说的是,在地中海文明中,头胎羔羊即被视为春天和胜利的象征。
此幅《春天》是艺术大师毕加索绘于75岁的画作,一只山羊仰起头来吃树上刚长出的嫩叶,一个小男孩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惬意舒适。这幅作品动感十足,容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生活美好。
试想,在春天里,无所事事,或者在放羊之余,随意地晒晒太阳,想像一下未来的生活,又或者某些生活细节。好像是不经意间的故事,却可以让人回味的好时光。这正如诗人笔下所写的那样:“一只蚂蚁从一片落叶上爬过。”这样的简单故事,也正是可以汇成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