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又是几个月没见。文佳君兄约着一起见面,吃饭。龚静染也来。在电话中,他说。
到了午饭时间,我赶地铁二号线出来,抵达东门大桥,下地铁,沿着均隆街行走,穿过红灯,在望平街口子上,就看见文兄与一美女站在路边,等着。
先去吃饭,找来找去,找到一家乡村菜馆。龚静染电话中说有事,来不了。
点菜,要了两个二两的二锅头。文兄昨天从重庆归来。在重庆与诗人们见,参加李海洲母亲的生日盛宴,他提了两个盒装的寿碗。
吃完饭去方所书店,已是第二次去了。说是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会。我只在意与几位朋友相聚,远比朗诵会有意思的多吧。
见到了龚静染兄。活动结束,几个人去河边上喝茶。
我正在写五通桥的散文,也该再出一册了。他说,以前出的《小城之远》,虽然很不错,也还有再次修订的可能。
此前的聚会上,他说要在为五通桥写一本散文。盐的三部曲现在出了《浮华如盐》,还有两本在等着写。
《小城之远》,我看过,记得是在著名出版人吴鸿的书房里寻了一册看看。总体来说,是很素颜的册子。
龚静染现在是自由人,靠写写文章生活,闲暇而又自在。在茶馆里,他说,去年夏天我一个人经常在这里发呆。
最近有什么写作计划?无非是写写稿嘛。
真想不到,你还有今天,记得当年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哪里想到有今天的成绩。他如此夸赞。这大多是只能当做一种鼓励,说起来,无非是写一些稿,出几册书罢了,算不上多大的成绩。
他所说的一起工作,大概是在十年之前的事了。当时还有诗人彦龙,一起做一册《四川建材》。杂志做了一两期就停了,彼此也就认识了。
聊天,天南地北。说起这位那位朋友的写作状况,说起成都文坛的种种,正好适宜晚上的下酒。
天色晚了,几个人走进饭馆。成都的冬天,因为文字也就美好了几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