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行囊有書
朱曉劍
冬天的成都,陰冷。不大出門,就在家看看書,消閑。朋友介紹一冊李廣宇先生的《行囊有書》,網上看了介紹,原來是一冊淘書記,就買了一冊,隔一天,書送到,就忍不住看了起來,說來,書中的許多書啦作者啦,多多少少知道一點掌故,猶如看見老友,格外開心。
書里面寫香港、台灣、北京淘書的行狀,以及到日本、韓國,都不忘記淘書,也是愛書人最愛的動作。在周圍,這樣的愛書人真是太多了,他們的故事可謂說之不盡。倘若出差在外,不能夠淘書,真是食之無味,哪怕是見見朋友,似乎也少了趣味。我將這類人稱之為“書店病人”。
都說現在開書店不行,連紙質書出版也在微縮。想想這一年,依然在執著地寫稿,且推出了三冊小書:《天天見面》《後閱讀時代》和《微閱讀》。這書有市場嗎?不少朋友問我,我可真不大知道,只是編輯隔一段時間會告訴我書銷售的如何而已。說來,這都是愛書人的絮絮叨叨吧。
忽然想到,昆明的鹿鳴先生愛看這樣那樣的淘書記。他曾建議我有時間寫一本出來。我覺得淘書故事雖然各有千秋,淘書的表情卻極為相似,不大敢下筆。總覺得我覺得是私藏珍愛的書,別人可能覺得沒收藏價值。如此寫來,又有多大的意思。
此外,台灣的傅月庵先生也愛書,平生服膺“買書第一,讀書第二,編書第三,寫書第四”的原則,寫了《書人行腳》《蠹魚頭舊書店地圖》,讓人愛看。有時想想,這簡單的看書生活,也真有幾分美好。可像我這樣的懶人,大致是逛逛書店,看看書,僅此而已。偶爾寫稿,也是興趣所在。
行囊有書,一路都會覺得幸福。好像單從那書冊里就能領略到不一樣的故事,這種想象,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可能。讀讀李廣宇的書,一個下午,都覺得幸福,真好像是跟他一起走進這里那里的書店,游逛一回,收獲嘛,自然是一段段書情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