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一個九眼橋詩歌群
廣場2014年09月02日
朱曉劍
九眼橋是四川大學旁邊的一座橋。架在錦江之上,這裏既有林立的酒吧,也有高檔的香格裡拉酒店。早些年,我住在那附近,常常在此遊蕩,跟朋友泡酒吧,聊天,快意江湖。
多年以後,在九眼橋聚居的詩人不少,於是,組織了一個詩歌群。在成都這個詩歌的城市,做這個,幾近玩笑。因這樣的組織多半鬆散,不會有嚴密的計畫。我見識的詩歌活動,好玩的則參加人數眾多,不太好玩,可能就人漸稀少了。最近,這個詩歌群做了個向漢語致敬的詩歌活動,“有個聲音在召喚我們。漢語是世界最美的語言,是精神和存在永遠的空間,只有詩歌是臨近表達精神和存在的形式。”
詩壇向來多是非,不是人事糾葛,就是作品爭議。九眼橋詩歌群的亮相,似乎在昭示著一種精神,按其組織者的說法,其所崇尚的是“詩歌精神和酒神精神”進一步的闡釋或許是詩與酒的混合物。
四川大學教授、詩人向以鮮在說,九眼橋是詩歌的橋,漢語的橋,也是靈魂的橋。九眼橋詩歌群宣導這樣一種寫作:它是清晰的,像流水和清風,讓人在混沌之生命中找到一絲指引上升的光亮;它是忠誠的,像忠誠於愛情和理想一樣真誠和堅守,拒絕一切形式的無病呻吟,鄙夷任何面目的空洞和玩弄,讓每一個字都無愧於心、無愧於時代和民生;它是多維度的,充滿包容性,就像造化一樣,天地氤氳,萬物化生。我們渴望和欣賞多維度的寫作態度,並在語言與心靈的廣大空間中,展開永無止境的創新與探險。
在讚頌、大詞面前,詩歌常常表現得很卑微。九眼橋詩歌群所聚集的詩人猶如詩壇上的英雄好漢,至於詩歌如何,那可另當別論。在一個不屬於詩的年代,過得詩意一些是雅致,喧鬧只屬於詩歌的過去式。
也許,這個群所給我們提示的是一種詩歌的存在感。在九眼橋畔,詩歌與酒精混在了一起,彌漫著某一種氛圍,我不知道這是該稱之為詩意,還是別的什麼。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有一顆詩心在,詩歌終究會如流水一般流淌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