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今时代 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

(2014-07-07 08:01:25)
标签:

股票

阅读方式

读书人

造纸术

新著

分类: 相关评论
陆阳

  平日出门与朋友相见,若是遇到新朋友,总会把我介绍说是读书人,似乎这也算是身份之一了。接下来总会有疑问的目光探寻:“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我只好说:“还成,平时没事就翻翻书。”话虽如此,接下来,对方就会说:“现在手机、上网,想了解的基本上都了解了,还有必要去看书吗?”

  这是青年学者朱晓剑在新著 《后阅读时代》开篇记录的一件事。其实,这样的情景,对于我们这些所谓读书人来说,并不陌生,应该都曾碰见过。

  如此情况的出现,缘于电子阅读的崛起。当电子阅读变得过分轻松、方便时,人们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相对阅读纸质图书,电子阅读具有其无法比拟的直观性,今后还会有多少人在临睡前品味书香?电子阅读大行其道,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悄然流行,读者到底能不能从中汲取真正的营养?一些人对所谓有用的功利性书籍趋之若鹜,但对文化内涵颇深而实用价值不高的著作置之不理,与阅读方式的转变有无因果关系?等等。

  青年学者朱晓剑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读书人,《后阅读时代》,是他继《书式生活》、《书店病人》之后又一部有关阅读话题的力作。以上的这些追问,在他的新著中,似乎都有答案,但似乎又都没有答案。

  这很正常,其实也无须追究其间的答案。在可考的历史范围内,人们的阅读载体自甲骨以降,经历了竹简、丝帛阶段,直至东汉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读书史上划时代的变革,自此,纸质书香,温暖了近两千年。今天,阅读方式的电子化、数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读书史上一次新的划时代变革。我们不必畏之如虎,拒之于千里之外。电子阅读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纸质阅读已经落伍。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图书,依然居于阅读的高端地位,人类知识的核心内容,当下主要还是由纸质图书传承的。尤其是纸质图书所具有的美感与质感,是电子阅读不具备的。二者的融合,会是今后的一个趋势。纸质阅读变成“过去时”,至少在一两代人身上不会实现。

  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然而,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在不经意间可能会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是跳跃式的,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但问题就在于,长此以往,当我们习惯于便利的网络链接,就远离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就纵容了思想层面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就不自觉间弱化了思考的能力。这才是不可想象、真正可怕的事。

  所以,朱晓剑在书中的一句文字让人无法忘记,他说:“在后阅读时代,思考或许会成为阅读的根本。”如果认同这个结论的话,我们一定不会纠结于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博弈走向,因为这不足以影响我们在读到心仪的书之后享受到种种美妙,也不足以阻碍我们把阅读变得更为有趣、生动。

  那么,当今时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阅读呢?朱晓剑说:“就从现在开始,把生活切割成若干块,并且留一部分时间给阅读,在阅读当中让知识升华,让未来可期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是这个道理。

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4-07/06/content_302731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闲聊朱晓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