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有图书工作室做书,短短时间做了一百多种,内容多样,励志、读者式的书不少,书的装帧设计也是一般,却也还有不少作者加盟,但这样的书到底有多少营养,也还是疑问。一本书倘若没了自身价值,那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读到这类书的人也无法从中受益了。140105
062 收到叶梓兄的《流浪的诗圣》,写杜甫的一生,在他的人生当中,可谓是时代的烙印十分明显了,一生流浪各地,却不浪漫。今天的所谓纪念,从诗歌学、社会学中都可找到许多史料。如若活在当下的话,也许是活得很好的诗人吧。杜甫的研究也不少,林林总总,只是缺少更多通俗的读物吧。 140105
063 忽然发现,这几年跟京都相关的书有一些了。香港、台湾也有一些。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原本多样,倘若只是一种腔调,看来意思不大。每个地方的性格、情绪都有差异,如何表现出个性是需要深思的。如此说来,看地方文化,就是读懂它们的基因或记忆了。当记忆变得模糊时,地方的个性便逐渐消失了。 140106
064 读书民刊,最近陆续发现了不少。康健兄记录的《五车书》,偶然发现换个《》名字在继续出,且连续出了70余期,韩石山题写刊名,每期印600份。主编也开有书店,是合肥的一家书店。做这样的刊物得有毅力才能坚持的下来。140106
065 最近,朋友建议多关注下艺术的事。概艺术在今天不可或缺,且频频走高。一幅字或一张画都能给人许多想象。随手在网上买几册美术或艺术历史之类的书。也并非是有计划在艺术上有所尝试,只是想着当下的艺术热,该有着合理的解释才好。看着玩玩,欣赏,正是闲人的艺术存在方式之一。 140107
066 关注艺术与手工艺,也曾写下一些文字。看看再努力一下,是否可以整一册书。有时,这样的观察也正是解释生活的方式之一。多做一些尝试,记录下这个时代。也许就能留下更多有意思的话题。不管如何,我们想了解的历史细节,不正是琐碎中的种种吗?碎片、浅显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历史与记忆的丧失。140107
067 下午,跟朋友在易园喝茶,聊写作,聊生活状态。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即便不写,翻翻书也有无上的幸福。这就跟中毒一样,在他人眼里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可在自己眼里宝之珍之。这种情结是最可珍贵的财富。当大家都在纷纷奔往钱程时,还保留一些个人的趣味,也是很难得的事。在自己,只是做出让个人高兴的事而已。140108
068 下午,谢伟兄赠了几册签名本:《花影楼随笔》《有画好好说:中国绘画史》(上下)《有画好好说:西方绘画史》(上下)。谢兄既研究园林,又看重建筑,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他是属于古典型的读书人,因之,文章中常常洋溢着人文的笔调。140108
069 书单:《孙犁读书记》《梵高生活》《中国旧书店》《汲古闲辞》《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本雅明传》《肯特传》《碧山4》。140109
070 寻味书系继续发力,截至目前的书目有:敢于胡乱《云之味》、许石林《饮食的隐情》、冯传友《吃情岁月》和俺的《天天见面》。今年会再推新书,目前已有作者在陆续赐稿了。 1401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