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羌族的文明密码

(2013-06-14 00:23:34)
标签:

范例

生存之道

概念

也是

逻辑学

分类: 书式生活
    对羌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才兴起的学术探讨。此前仅有少数的历史学家或人类社会学家对其有所关注,但规模比较小。学者焦虎三的新著《羊皮书:中国羌族的历史与文化》(以下简称《羊皮书》)对羌族的研究可谓别开生面,他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斋里进行探讨,而是深入羌寨里,亲自挖掘其历史文化的脉络,弥补了羌族文化史研究的些许缺憾。

  最近几年,学者焦虎三一直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深入村寨、实地考查。田野调查的成果与丰厚的学识修养合二为一,使他先后出版了《云端的阿尔村:一个羌族村寨的田野记录》、《留住美好的汶川》、《彼岸羌影:1949年前的羌族图像志》等书,这些著作从不同侧面对羌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进行了梳理。更为可贵的是,在做这些研究时,作者全凭一己之力,这跟大学有课题经费的项目实在是无法相比,但正是这样,扎实的学风和详细的挖掘,让他的研究在羌族文化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羊皮书》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研究羌族历史渊源、文化艺术与风俗信仰的专著。全书分为“羌源”、“羌城”、“羌寨”、“羌俗”、“羌人”、“寻羌”六大篇章,通过深入地观察、体验和研究,对华夏历史涉羌的许多重大课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全景式地展现了羌族的生存状态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龚珍旭博士在 《羊皮书》的序言里说,该书考据严谨,旁征博引,在历史学与民族学研究许多重大问题上,如甲骨文“羌”的诠释、氐与羌源流辨析、《羌戈大战》史诗的判读等方面,从传统的考据角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羌地(城与寨)人文地理学的构成框架、释比文化的深层动因、羌绣的历史与神话学解码等内容,也在结构主义人类学等西方主流学术的运用中有所观照。

  羌族历史由来有自,其虽身处在大山深处,却能完整地保留文化的精华,这相对于时下的文化全球化而言,更显得难能可贵,我们也得以看到羌族文化的原始性和全貌。不过,焦虎三认为,“古羌”与今天的“羌族”,是逻辑学上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即: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古羌”与今天 “羌族”的必然联系,也不能将“古羌”与今天的“羌族”完全等同,在学术上混为一谈。在这一点上,或许能看出在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传统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化、有所适应,这才是文化的生存之道。

  在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焦虎三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而是以开放的胸襟,贯穿古今历史,洞穿岁月的流变,厘清了羌族研究中的种种概念,从而将历史文化的积淀挖掘出来。比如他对“羌族研究”与“羌学研究”的探讨,对今后此类学术的研究亦有帮助。

  如果说《羊皮书》是一部破译羌族的文明密码,也是恰如其分的。从历史文化意义上来看,焦虎三所致力的羌族文化研究对地方文化遗产的打捞提供了一个范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醉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