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里的世界
(2012-11-20 07:26:14)
标签:
内涵方向所说实际总和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探索书法的艺术境界,向来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而一部书法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书法是一个大家都熟悉却并不了解的东西”,寇克让认为,所谓书法的经验,不应当限于书法的范围,更包括生活的常识;书法的历史也是固然生活事事物物的总和,而不是纯粹书写的历史。但就我们对书法的理解,可能是失之偏颇的。所谓书法不过是写写画画罢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毛笔已无太多的用武之地,而书写的过程呢?大约也只能想像古人的生活场景吧。毕竟这距离当下太过遥远了。但在书法的世界里,那又是怎样的场景?
寇克让在书中指出了书法入门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从临摹开始,从楷书入门。与以往许多陈说不同的是,书中对这些原则问题进行了比较新颖的论证,读来简单明白。书中介绍的临摹方法经过了临帖实践的检验,更多的是个人的经验之谈。不仅如此,作者还对古代的许多书法事件和人物做了崭新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使得这些历史更加贴近真实,触手可及。既是一段书法历史的读物,对于实际的书写也大有启发。这在某种程度上能轻易地让我们走进书法里的世界。
在不同的书法字帖里,可能给书法本身赋予更多的涵义,比如对书写的要求,对字体的创新,无不反映出了不同时段的书法家对书法的见解。往简单了说,不管是高深的理论,还是实际的创新,书法仅仅是习字的过程罢了。但就是这个过程,却能写出仪态万种、风姿绰约,也实在是令人羡慕,王羲之、张旭、苏东坡、怀素和尚……一代代书法家,也是艺术家。他们对书法的态度或许更值得今天学习,时下的书法家更强调的是功利心,在看似热闹的表面,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写字能当饭吃吗?”这也在拷问着我们对书法的态度。
书法里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真正热爱书法的人不拒绝“外来者”),楷书不会妨碍草书,不仅如此,它们还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相互作用和启发的。而对于书法的研究或许能让我们更清楚,在书法里,所谓规矩所谓创新,在许多时候正是来自于对生活对自然的态度。时下的一些书法家更像是书法匠人,没有创新,不断地重复,这是对书法艺术的放纵,放在书法历史里来考察,这也似乎印证了书法虽然历久弥新,但在今天却走向了“歧途”:书法更像是一种对社会趋势的敷衍。
寇克让所说的书法没有秘密,并非是这其中真的没有秘密,而是书法审美趋势的变迁导致了书法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各自的命运,但书法作为一种书写方式,却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渗透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而这正是书法所提供的场所,它独立而又多元,在繁复中却又能让人找到生活的方向。不特如此,书法也是可以用生活进行比附的。那么,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们能读懂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期许,这不正是书法所赋予的内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