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的时间与状态

(2012-11-12 07:45:00)
标签:

英国

浅阅读

日常生活

齐格蒙特·鲍曼

网络阅读

杂谈

分类: 深圳商报

阅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可真是越来越低。在普通读者眼里,阅读这回事是既需要时间又有闲才能办到的事。因此,在不同的场合听到的讨论场景基本上是“我都大半年没碰过书了”或“真的是没时间读书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仔细想想,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对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比如在等车等人的时间,阅读一本书也是有可能的。

在我的周围,像这样的阅读者可真是众多,哪怕是赴一场饭局,都会随身携带一本书,只消有时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将阅读进行下去——大有不在乎阅读场所的地步,也因此,在他人闲聊等车等人的时候,他在一旁静静地阅读,如此一册册书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从书中汲取的营养也是少不了的。不仅如此,通过阅读,在职场上在生活中都有了一种有别于他人的境界,随着社交、社会关系的发展,很容易出人头地。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对阅读的急功近利,而是通过阅读使命运有了改变。

有一位叫赵国栋的青年读者,他时常跟爱书人在一起,却遭遇到了女友的嗤之以鼻,在她看来,男人的读书应该实用一点,以利未来的人生有更好的发展。但她不知道的是,我们的人生是除了工作、上进心之外,还需要阅读,正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这一种境界其实是说明我们的生活除了向成功迈进之外,还需要那么一点生活情趣,才不至于使日常生活烦闷。

拿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读书当然需要时间,更需要的是一种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随机的又带有明确的目的(按时阅读),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阅读的时间是需要“挤”出来的——坐等阅读时间的到来,只会白白地浪费时间。也可能有人会说,我平时也在阅读,只是手机阅读罢了。手机阅读基本上是粗略的阅读,网络阅读跟传统阅读相比,可能更具有阅读的快感,倘若以阅读的内容是否有营养来判断的话,手机阅读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浅阅读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低层次的。而令人向往的是纸质阅读,在书中汲取不同的知识,远比通过手机阅读来得靠谱一些。事实上,在我们谈论阅读的过程中,总是把各种载体的阅读通称为阅读,但因其内容上的差异,阅读的收获自然也是不同。

不过,时下的阅读方式还流行着一种微阅读。有人看到了“微”就以为是浅阅读,距离深度阅读有一定的距离。微阅读所表现的形式固然是短、快,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甚至于跟阅读专家的阅读理念相比,也不差,也有深度。我得承认,在阅读这回事上,不同的人群具有的阅读口味很显然也是有差异的:重口味或小清新,在阅读内容上,偏好文学、社科,甚至是娱乐生活,都是有其价值的。但这很显然并不能构成对常态阅读的威胁。

阅读的日常化对这个时代来说尤其有必要。最近,著名网友和菜头在文章中写道:我得实话告诉你:我已经没有办法读书了。我想,这是几年来微博训练的结果。相比之下,读书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整个阅读的过程漫长而连续,伴随着静默和沉思。这与其是对碎片化生存的反思,不如看作对阅读的回归。在这个社会多元的时代,尽管有人惊叹阅读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阅读对社会的贡献依然是有增无减,特别是对上班族,不能通过更多的渠道接触新知,而阅读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

有人说,每天阅读一小时,精彩生活一辈子。通过文化消费的阅读,是否真的能够精彩生活一辈子,我不知道。但我能确定的是,阅读这种接触世界的方式虽然古老,却依然有效,哪怕是一册简单的书,也大有可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方向。这或许正是将阅读常态化的因素之一。既然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说的“流动的时代”,连生活都是充满变数、缺乏稳定性,那么,不如去阅读,并以此为进步的阶梯,迎接诸多的挑战,这也是日常生活中面对未来的最好方式之一。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把生活切割成若干块,并且留一部分时间给阅读,在阅读当中让知识升华,让未来可期待,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