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莫言获奖该有一份平常心

(2012-10-16 09:42:38)
标签:

莫言

中国

诺奖

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消费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国内的情形是一片欢呼,对很多有诺奖情结的人来说,中国作家终于获得了诺奖,甚至有人将此上升到文化复兴的高度。但这话有点扯淡,要说莫言的获奖就是中国作家整体的水准大大提高,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毕竟像莫言这样写作的作家还是少数。更何况在写作的路上,作家是孤独者,在获奖之前,可能受关注的程度并不是那么高,只是因为奖,让人看到了光鲜的一面,但作家之前的努力,却较少人看到。不过,对莫言来说,却未必是好事。或者说,像打了鸡血的国人,对莫言该有一份平常心。

莫言的小说特色自然不必多说,单就获奖而言,也许给人的印象只不过是暴发户似的有一夜暴富之感。坦率的说,莫言的获奖与否实在是并不重要的,这话说出来猛一看是有些酸,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一个作家的写作应该是回归到内心,而不是在乎是否获茅盾文学奖啦诺贝尔文学奖啦,如果仅仅是关注是否获奖,即便是再优秀的作家,也只可能是三流作家,只是投机加运气好一点,以此获奖而已。那么,我对莫言的理解是,莫言获诺奖前后,其实并不能改变他对写作的态度,倘若仅仅因为获奖就变得找不到北,那不是莫言的风格,也是对诺奖的“背叛”。说到底,诺奖所关注的写作更重要的是对作家书写方式的强调。

事实上,我们更多的时候不能把莫言获奖赋予更多的意义,反而应该是以平常心去看待,不能仅仅因为获奖就对其另眼相看(总希望他做更多的符合身份和责任的事)。不过,由国内微博或网络的反应来看,由于过度强调和阐释,莫言被解构成不同的内涵,好像没获奖之前的莫言就是跟现在的莫言大不一样了。但这只是我们看待莫言的眼光前后有了差异罢了。

从奈保尔到库切,从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道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谱系一直所张扬的是人性化写作,不管是写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其独特处,而正是那些由日常生活所构成的细节打动了读者的心,莫言所走的路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对莫言的关注不仅仅是在关注获奖本色,也该关注作品的品质。

另外,我们对诺奖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结也似乎说明了在文化上的不自信,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识别文化和身份。但在文化消费的范畴之内,莫言获奖也是文化消费的一部分。不过,对大多数的作家来说,可能由此看到了写作的希望(光环)。不仅如此,可能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去,这也是好事。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担心作家们在面对名利时,可能表现出一种浮躁气。这让我想起朋友的话,与其向往名利的欲望,不如退回到书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至于获奖不获奖,那又有什么关系?

莫言获奖了,他还是原来的那个莫言,这才是莫言本色,也是诺奖的本色。而不管我们怎样去解读莫言的获奖,都应该记住:莫言所提供的可能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所做的努力,总归是要受到关注的,而这个过程,只是早一点晚一点的差异。有人说,莫言获奖是治疗诺贝尔焦虑症的良药。在我们看来,这更像是治疗名利焦虑症的良药,只是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这是对名利的心态出了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