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考级热闹 不是书法繁荣
(2012-09-30 18:43:54)
标签:
复兴书法协会书法艺术商业利益中国书法家协会杂谈 |
分类: 深圳商报 |
最近几年,考级成为了一种资格认证的趋势,特别是针对人文艺术方面的考级,有着不同的名目,比如钢琴考级,舞蹈考级,现在连书法也要考级了。猛一看,这还真是好事,但也有新闻说,练几个字就可以过关,真是有点滑天下之大稽,照这么说,一级一级的考下来,只是会写的字数量增加,一不小心就成了书法家。在广东,广州瑞哲轩艺术馆是目前被授权在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书法等级考试的唯一合法机构。这唯一合法机构就是指定产品,属于抢占市场先机,而这背后与其说是对书法艺术的弘扬,还不如说是商业利益的背后作祟。
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白谦慎认为,爱好书法的青少年,应该把书法当成自娱,不要太功利,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亲近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繁体字、古代诗词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书法考级俨然是一条龙服务。“为达到考级标准的一致性,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聘请专家编撰了初、中级和高级培训辅导教材向考生提供使用。同时聘请全国各地一流的书法家担任考官,保证考级的权威性。目前在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及地级市建立了书法考级承办单位”。这考级,哪里像一个正规考级的标准,考级的管理权和评判权都属于书法协会所有,这种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做法实在是可疑。
有意思的是,最近几年也频有人谈起书法复兴,但书法考级跟这个却没有多大的关系,不仅如此,这书法考级更是因为书法协会的“权威”,所以才有考级评判的资格,至于参加考试的人,是不是真的具有相应的级别,还是看评判员的意见,而这评判员是由书法协会“聘请”的,这一层关系就决定了书法考级欠缺了公正性,难免给人商业操作的可能。不仅如此,书法协会还可以通过培训班解决考级中的“难点”问题,培训当然涉及到培训费用,也当不可小觑。
书法是一门极具个性的艺术,没有什么规矩,才会有意想不到的趣味。即便是“一流的书法家”来做考官,其对书法评判的标准固然也能专业,但仅仅靠这个就评判书法的考级级别,也显然简化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据了解,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考级,考级人数已经从2005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了去年8600多人,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少年儿童占到考生人数的90%以上,今年的考级估计有望突破1万人。从这个趋势看,全国参加书法考级的人数将更为庞大,这其中的商业利益显而易见也是在逐年扩大的,正是因为这个因素,书法考级才具有了商业上的价值。
书法作为一种兴趣和修养,梁启超就曾多次强调过书法可以自娱,你如果问我为什么要习书,答案只是聊以自娱。那么,功利性的书法考级将使书法这门艺术呈现出趋利的色彩,至于是否能达到修身养性,似乎并不是关注的重点。也因此,所谓书法的复兴,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愿望罢了。那么,这样的书法考级不管有多权威,在我看来,既然违背了练习书法的目的,不考级也罢,毕竟真正的书法家是不需要“权威”认定的,而是靠作品说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