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那一段初恋
(2012-08-20 08:15:23)
标签:
郝蕾布里吉特·吉初恋的感觉金马奖记忆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平时很少看情感类的书,并非自认为自己就是不需要情感调试的人,而是在这个病态的时代,免疫力的大小,如何适中实在是一门大学问,并非是经验所能借鉴得了的。在读郝蕾等人所写的《我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时,故事看上去温馨感人,忍不住引人遐想,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初恋的现场。
“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噢。”还记得青涩而又闪亮的少女时代吗?还记得喜欢一个人,那种自由且自私得要命的感觉吗。哪怕现在变老了,发福了,神情麻木了,没有梦想了,一想到多年前发过光的自己,还是会傻傻地露出会心的微笑吧。当年的女生早已不再,却还是走不出记忆的陷阱,岁月掩盖不了初恋的美好。
《我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所展现的是30个女孩的青春记忆。她们身份各异,正是这样的现实与初恋的疏离感让初恋呈现出一种美好而原始的状态。她们当中,有得过金马奖的电影演员,有出版过若干畅销小说的写作者,有芒果台的电视编导,有时尚杂志编辑,有职场白骨精,有文艺女青年,有干物女,有背包客……在写下往事的这一刻,身份不再重要,她们都只是曾经爱过的女孩。是的,那些细节的回忆,在我等大男子看来,也不乏温馨,又令人有些许的小感动。这让我想起那青葱的岁月,那段被称之为初恋的故事,早已朦胧,却不变色。也正因为这样,回忆才被赋予亮色。
而这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曾爱过一个人,那么你一定感激那段岁月的赋予:不管最后能否修成正果,有过为一个人不顾一切的付出,才会有现在更坚定去爱的自己。当我们面对记忆时,郝蕾说,找回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找回初恋的感觉,找回回忆,就是找回灵魂深处的真我。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中所用的插图,均来自于豆瓣网线上活动“那些年,我们喜欢过的某某——晒晒我曾喜欢TA的证据”。这活动有13262名网友参与,也算是见证了初恋岁月的种种吧,这一种情思让初恋闪闪发光,也让记忆变得悠长。
在读这初恋故事时,我常想起小说家布里吉特·吉罗的话。她说,爱情没那么美好。“你把你的时间变成了价值尺度。你生命中的男人变成了一块试验田。你考验他,强迫他进入你满意的条条框框。你指定了一个位置给他。你分配了一个角色给他。你不准他越界。你把他当成一件物品,由你来决定用途。你任意支使他。你决定他该做什么,想什么,接受什么。你想教育他,改造他。你不再爱他了。”但在初恋的文本里,既有感伤的故事,也有美好的回忆,这一种反差是对情感记忆的补偿,也是爱情社会学上的“美学”再现:所谓初恋是通过自己的感觉、调配、揣摩而作出的“私人创作”,因之考虑的不再是简单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
初恋并不是神话,也非传奇,但却因为笨拙让我们记忆深刻。我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这一种价值判断或许早已包含了我们对初恋的态度。在这个消费时代,“小”而“美”的初恋正在成为奢侈品,那么,我们所追寻的或许就是对美的向往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