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正义理念

(2012-07-26 08:46:23)
标签:

这条路

阿马蒂亚·森

社会契约论

正义的理念

社会转型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会转型的时候,这样那样的矛盾总会出来,这也给时代提醒,这时需要的不是强势和压制,而是顺应民意的潮流。我们为什么需要正义的理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正义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马蒂亚·森在《正义的理念》中试图给我们以一个答案,但这一过程的缓慢,仅有理性和正义是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了呢。却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在寻求正义理念的路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并有可能被时代“潮流”所裹挟,去向不可知的去向,那也会偏离正义的轨道。

何为正义的理念?在不同学者看来,或许答案各异,阿马蒂亚·森认为,正义问题所需要的是一个框架: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之上;关注如何减少不公正,而不是局限于寻找绝对的公正;可以遍布全球,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国家的边界范围以内;允许多种不同的正义缘由同时存在,而不是只允许一种正义缘由存在。事实上,这样的观点算不上多新鲜,在众多的社会学家看来,实践正义的途径尽管是有着差异的,但其最终抵达的方向应当是社会的参差多姿,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正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传达的观点或许同样值得关注。

简单一点说,正义的理念在于理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阿马蒂亚·森认为,我们需要超越,而不只是停留在对于不公正的直观感受上;我们必须通过理智的审思来对我们日常感受到的不公正进行批判性考察,才能确定我们目睹的悲剧是否可以成为谴责的依据,才能将不可抗阻的灾害与本可预防而未能阻止的人祸区分开来,才能将我们的视野由对于惨状的单纯观察和施救,转向对于其中不公正现象的深刻分析和解剖。不过,在现实中,都可以看到着眼于制度安排的先验主义与着眼于现实的比较主义这两种观念之间的并存与对抗始终在延续。

在书中,阿马蒂亚·森对学者罗尔斯的正义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只对抽象的“公正制度”予以直接的关注,却不那么关心具体的“公正社会”,同样,这还忽略了社会契约论中的“正义要求无偏颇的中立与客观”。另外,正义也讲求推理的形式,比如理智思考的视角,以及理智思考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而正是这构成了正义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正义,这就像意大利学者艾柯所说的,在倒退的年代,更需要对正义的探求。即便如此,阿马蒂亚·森试图构建的正义理论更关注具体的正义,而远离抽象的理论:在正义面前,我们同样可以赋予不同的解释,它的多元性决定了正义的答案是由多种可能构成的。

而关于正义的实现方式,阿马蒂亚·森认为,作为公共理想的民主和作为自由主张的人权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当我们从公共理性这一更为广阔的视角,而不仅仅从公共投票这一具体形式来看民主时,可以看到民主不仅只是西方的传统,而是在其他几个文明古国都曾经存在。既然如此,也许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正义,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却常常从一己的态度出发,忽略掉现实存在的可能因素,得出的“正义”看上去可能就有点荒诞。也许在现实逻辑世界里,正义的理念更为复杂一些。正义的理论应当是既包容又严格的基本框架,不同的正义理论之间,同样也会因为这种基于开放性、多元性和比较性的对话和思考,在推动人类对于善、真和正义的不懈追求。

不过,对于正义的理念,我们更多的会考虑其功能的适用性,而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理论框架之内,这也许被认为是一种“倒流”,其彰显的是对正义的追求。很显然,在这条路上,我们所需要的正义理念也是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试验场上,没有最好的框架,只有让生活更美好的正义理论存在。基于这一点,我们在看待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事件时,或许更需要把我们现代人被钢筋水泥囚禁的心,放飞到自然之中去,还我们以自由与智慧。如此,才能以期避免更多的错误出现。阿马蒂亚·森所提供的是一种可能,并非是全部,但这足以给我们以启示,照见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作文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