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眼光看艺术

标签:
伍立杨万山刻刀下的自由魂毛诗品物图考艺谈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阅读固然是一种探险,却时常遭遇不同的风景,让阅读本书变得丰富、有趣。在这个夏天,因为伍立杨的自选集,让平时阅读那些的散篇零章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且不管是《兵谈》,还是《史谈》,不管是《美谈》,还是这《艺谈》,说有特色,似是敷衍的说法,这就好像两个人见面,仅仅是说“天气好”一般。伍立杨的散文随笔是有着特殊的魅力,在这个我们越来越追求时尚的时代,他在“复古”,那文言之美,那论据精彩,时常让人叹为观止之感,语言的质感呈现出来的风采,自有一种迷人的所在。
这《艺谈》,涉猎广博,溯古延今,仅就内容看,就有浩瀚宇宙、文人智慧、书影梦影、语文人文、名著品评、诗文鉴赏、译文研究、书画篆刻等,这在他的笔下却成了去除浮躁的清凉剂,在清风如许的夏天,读来又别有一番意境。更何况这谈文说艺,俱有精彩处,说精彩,倒也真是别开生面,他谈《毛诗品物图考》:喜欢这个书名。喜欢草木禽虫的情态。喜欢释意中自甘寂寞的心境。对我来说,它使我仿佛回到了西南部的深山,仿佛走进了动静交织、万类生动的大自然深处,在孤灯下,起来一种古旧的心情,思绪流逸了很远,一时竟回不到现实中来。这样一种与现实产生的疏离,令人有时空跳跃的动感,好像不经意间走进了某一个天地,在那里我们才知道优雅是由生活的多姿多彩(精神层面上)所构成的。
读《艺谈》,有时真有恍惚,仿佛走进了古代生活,且看:偶尔才有这样的机会,摈却俗务,躲进小楼,把刀弄石,胸中逸气渐生;刀石冲突与转圜之间,阡陌纵横滋生出另一个世界。诸魔羁控的种种杂念,暂时竟也扫叶都尽(《刻刀下的自由魂》)。又或者“夜登垂虹,霜月满江,船不忍发,送者亦忘归,遂泊桥下。”这是何等邈远而无尽的留恋!也是慢速度的风月观览,这一重境界又有几多旅行者能体验到的?不仅如此,不管是山林生活方式,还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其出发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从利欲熏心的现实之下,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取精神的自由或恢复生命的疲困而成立的。
伍立杨当然不是仅仅在书中谈论艺术的种种,而是将生活放大到艺术的境界去观察,自然就能看出不同的境界,这一种自觉是源于对艺术的热爱,“艺术的恶劣因素往往具有一种惰性传染之管道”,又,“笔墨的庸俗,取景的低劣,构图的无趣,加以官僚的上下其手,恶俗作品常有淹没精雅艺术的趋势,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当中又因了一些有权的好事者的加盟,此类恶俗作品更是印刷精美,到处铺开。艺术本来是安抚人心的,似此则以恶情劣趣消解艺术的作用。放任下去,艺术水准速降,大众的欣赏趣味也迭遭摧残,真乃一大悲剧也。”这一种体察在艺术圈看来,也许是毫不奇怪的,毕竟,艺术圈在今天更像一个名利场,距离艺术本质似乎远了点,但即便是如此,还是需要创新、突围,否则,艺术将不再称之为艺术,沦为街头表演、杂耍的一种。
假若将这样的痛惜看成仅仅是抱怨,那可真是迂腐的观点,伍立杨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游走,其探寻的不再是艺术的境界,更有着对艺术未来的隐忧,这跟当下的经济增长是无法匹配的,也正因为这样,他看艺术就具有了更多的空间——有时候静坐思维,与时光共老,看芭蕉又绿,心境空漠,寐不交睫。偶有浅梦,也必是买芒鞋竹杖,向故乡的千山万山深处,一片蒲团,了此三千大千世界。正所谓“交寡深深怀旧地,变多渐渐悟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