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奇致敬
(2012-07-03 08:22:59)
标签:
卡特斯托克焚舟纪黑色维纳斯短篇小说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读小说,我想不是为了寻找它跟生活有多贴近,而是有多少想象力。但我们总是觉得贴近生活的就是好小说,这可真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贴近生活的不是小说,而是其他文体,比如纪实文学,比如散文,却绝不是小说应该干的事情。因此,像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焚舟纪》,简直是一段传奇阅读体验,故事惊险,即便是老套的题材,也能令人耳目一新,“不错,这才是真正的小说。”我这样对自己说。
这《焚舟纪》是一部短篇小说的合集,共四十二个短篇。分五个集子集中展现,它们依次是《烟火》、《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黑色维纳斯》、《美国鬼魂与旧世界奇观》和《别册》。每一册都给人不同的阅读想象空间。事实上,这些短篇多以童话、民间故事、文学经典为蓝本,文学女巫卡特以奇绝想象力和非凡叙事技巧将之加以戏仿、混酿、改装和重塑,并以通透戏谑的视角呈现出童话背后的冷僻真相,传奇之中的幽暗细节,为幻想世界打上现实投影,极具颠覆性却又不损奇幻之美,慑人之余又令人迷醉,形成融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风格和寓言色彩为一体的独特写作模式。
小说需要传奇。而《焚舟纪》正如拉什迪所说,短篇小说是展现卡特独特才情的最佳形式,所录每一篇都堪称深邃智思与瑰丽文字结合而成的魔法杰作。这样的一种境界却也是传奇本身之一。这可以从作品中看得出来,《烟火》中的大部分篇章是典型的“卡特制造”,是童话、传说与梦境的混搭与改装,可以让人从中分辨出睡美人、吸血鬼,以及伊甸园等诸多故事的形迹。而在《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中,简直是蓝胡子、美女与野兽、小红帽、白雪公主等故事主题的多重变奏与盛大交响曲。《黑色维纳斯》是对波德莱尔《恶之花》中“黑色维纳斯组诗”的一次浓墨重彩的戏谑变奏,《艾德加·爱伦·坡的私室》以根植于作品细节的想象诠释和填充作家不为人知的神秘生平。在卡特所营造的那个世界里,传奇也好,传说也罢,即便是童话,都有了不一天的质地,让我们窥见不同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或许比现实主义走得更为遥远。
小说这样一种载体,其所承载的功能和价值或许长期以来被评论家所忽略,既然作为一种文学手法,其故事或风格更多的在于创意,而不是重复过去,一套老故事,仅此而已。如果这样的小说写几百万字,也是很难让人信服这就是好小说。与之对应的是,那些短篇小说,却颇为独特,不管是故事的创意,还是叙述的风格,都需要颠覆传统,如此才能有所想象空间,别禁锢在现实的某一隅,构建所谓的不同的意象。而在《焚舟纪》,之所以给人有惊艳的感觉,并不在于其取材新颖,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把简单的故事复杂成水墨,相对于并不是魔幻的生活,不知高了多少倍。就连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都在说,如果你想以安吉拉•卡特的风格来再现她的作品之诞生,那么你需要召集一整个戏班的神人之幽灵围拢在她的打字机旁随侍。王尔德必须在场,爱伦坡也要来,还有勃兰姆•斯托克、佩罗、玛丽•雪莱、甚至麦卡勒斯,以及一群热爱蜚短流长的鸹噪老太。因此“会被阅读,被膜拜”,会流传,其本身则是构成小说传奇之一,成为另一种传奇。
事实上,与其谈论《焚舟纪》“哥特,奇异,变态,美妙”,我倒更愿意相信,在卡特制造的那个世界里,所包含的故事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隐秘投影,只是不为我们所知或注意罢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看待这些故事时,就会涌现出“我的最爱”这样的感觉。这可真是小说之幸福阅读时光,至少在这个夏天,会让我想起,也许有一天会在那个世界里遨游,奇遇,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
《焚舟纪》 [英] 安吉拉·卡特著 严韵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