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阅读(2012年第12期)

(2012-03-23 09:03:19)
标签:

金鉴

昭通

如此书房

西安事变新探

消失的学术城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每周五出品 敬请关注

101 3月22日下午两点,藏书家、读书刊物《书人》、《文笔》编辑萧金鉴先生在长沙去世。萧先生长期主持民刊工作。
102 萧金鉴老师多年来编辑《书人》杂志,我见到的最早是湖南弘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做,后来,岳麓书社接手在做。杂志一直由萧老师编辑,杂志风格独特,每期有一个读书人的专题小辑,两三篇文章,为这样的组稿,付出的心血很多。
103  @斐游 翻译的作品《你以为你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没读以前觉得可能是哲学作品,读了一下,好玩有趣,翻译到位,第一次读他的翻译作品,真看不出来,酒喝的好,书评了得,想不到……
104  3月22日,中国书评人俱乐部成立。一群爱书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以书取暖、御寒,在这个季节,去除浮躁,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养料。
105  @夏吟儿 老师写的《昭通作家群的局限与困境》: 昭通作家比较关心得奖,不关心作品在读者中的影响荣誉对人的心理考验巨大,昭通文学陷入了“得奖焦虑症”。昭通作家群缺少批评风气,容不下正常的批评火药味。一些作家过度渴求掌声和鲜花,习惯于互相吹嘘,沉迷于歌功颂德。
106  事实上,不只是昭通作家群存在这样的状况,是当下的社会浮躁气息在作家群体的反映。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将此视为名利场,却忽略了作品本质,也就造成了繁荣的假象。
107  书单:岱峻的书三册,《消失的学术城》、《发现李庄》、《李济传》。在网上看到消息说,他的《华西坝》出来了,却没见到有卖的。
108 《西安事变新探》,杨奎松著。作者运用中外权威资料,梳理这段历史公案,其精辟的解说、合乎情理的推论、独到的见解、畅晓的文字,将引领人们在重温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探究真相。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对这一历史的欠缺。诚然,我们在追寻西安事变的时候,不仅是在还原历史的现场,探求真相,更为要紧的是,通过历史的还原,让我们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探索,挖掘事件的根源,从历史中汲取养料,“冷静地审视过去,然后去看待我们的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繁复折腾、反复跌倒。”(张鸣语)而这也正是历史所给我们的启示了。
109 《不曾苟且Ⅱ》,啄木鸟编。他们是一群秉持独立精神的写作者,带着满身才情,写下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他们不苟且行事、不苟且为文,行文恣肆,余味无穷。在这个时代,还能保存这一份情感,也是很难得的了。
110 《如此书房》,薛原编。在薛原编的《如此书房》中,几十个书房一一呈现,对于一个书房爱好者来说,不能亲临围观,在那些书房里作客,能纸上亲近,多少也是一种幸福。更何况,这些书房就像《坐拥书城》的中文版序里所说:“我们的书房所呈现的不只是学问知识,它们还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