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爱是可以传染的
(2012-02-09 09:23:26)
标签:
丰满到世界里去短篇小说集到世界中去长篇小说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对短篇小说向来有所偏爱,无他,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读到精彩的小说,绝对是一大享受。读长篇小说嘛,由于无限的放大,好像十几二十万字的浓缩一下,也就是短篇小说的容量。这样的小说看多了,都觉得自己的阅读品位有些下降,以至于影响阅读的心情——小说都写这样了,还能有救吗?还能好看吗?这个疑问让人很受伤,好在,还有一群写短篇小说的高手,他们不屑于长篇小说,总是在短短的故事中构筑一个异形空间,在那里,照见我们活色生香的现实。
这个名单可以开裂的很长,比如蒋一谈、阿乙、钟二毛、袁远、西门媚、瓦当,这其中有一位是诗人宋尾,他左手诗歌,右手短篇小说。他写的小说味道独特——我是说,跟这个时代的许多名家小说家相比,他的质朴、冲淡,让短篇小说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姿态。然而,他写作多年,却很少出集子,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最大的可能是,总觉得短篇小说不是出版上的名利场,出版人总看不上,他也觉得小说要出,就出得质朴一点,简单一点,不必花里胡哨,不必虚张声势,应该有小说的强调。
《到世界里去》是宋尾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有11个短篇,这些小说“用荒诞但细微的文字,探讨了广泛存在但不被关注的有关情爱、心理的现实困境。每个人物身上都布满了时代的无力感,每个故事都带着无可消除的惘然,每位读者都能在这张合照里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习惯于这样说,身处在这个时代,浮躁、虚荣、中产之类的词语包围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看不见更多的风景,但时常充满焦虑,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上。什么时候,人们变成了这样敏感的动物?从社会学上或许容易找出答案,宋尾通过小说来呈现,不是解构,也没有答案,原本生活是有着无穷的解,倘若只用一种方式,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偏颇的,也有可能是正确的,但生活从来没有正确不正确这样的说法。
有的人喜欢在小说中发挥议论,寻找方向,但好的小说不管是那种方式,让人读出来有所触动才最为关键,似乎这样做的人少了,无他,小说里的想象力弱了,张力也就有限,即便是一场很大的风吹过来,我们也会找不到风的踪影,这样的探求,在小说中或许是一种风景,远远地打望,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在《到世界里去》,宋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他喜欢她,却一直不跟她有进一步的亲密关系,为什么?她试图用主动的性爱来解救含混的爱情,但被拒绝。她发现他的心跳是每12小时跳动一次,为什么?他在解放碑邂逅一个流浪汉,并救了他。这个流浪汉给他留下一张纸条,让他如果去北京就按地址去找他。这个神秘流浪汉是谁,为何赤身裸体流浪在解放碑?他从公司加班回家,突然发现新装修的房子不翼而飞,谁偷了他的房子?一个神秘女孩领着他去找被窃的房子,他在街上赫然见到,这里人人都背着一栋房子,像蜗牛一样……他是圈子里著名的“三陪”。这天他领着朋友去按摩院寻欢,一个小姐敲门进来,竟然是自己认识的学妹。他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故事看似简单,不那么繁复,但在宋尾的娓娓叙述中,他们发生的背景各异,人物不同,却似乎总在围绕着一个目标折腾,又或者说,是优雅的爱,这优雅是一种本色,我猜想,故事的内核就在于这爱是可以传染的,有时是悲剧,有时是喜剧,但这都没有什么要紧,关键是通过这故事,宋尾所传达的爱,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几何体,从不同的侧面打量,都能找到它。
对小说中的夸张的语言越来越觉得是过火了。相对而言,在质朴的语言中,不那么炫耀技巧,确实是需要功夫才能达到的。宋尾的小说有这样的品质,让人读了,还能回味一番,就像遇到美食,需要慢慢地品味才能知道她的魅力在哪里。
有意思的是,瓦当最近也推出了短篇小说集《到世界中去》,那是一段男人女人丰满的成长史,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而宋尾的《到世界里去》则是都市浮世绘,在那里能看见你我的身影,能照见过去与未来,正因为这样,在情感上可以来一个小小的互动,这种隐秘的情怀就像每个人的初恋那样,多年以后只有一个人悄悄地回味,那是多么甜蜜的体验呀。
这个名单可以开裂的很长,比如蒋一谈、阿乙、钟二毛、袁远、西门媚、瓦当,这其中有一位是诗人宋尾,他左手诗歌,右手短篇小说。他写的小说味道独特——我是说,跟这个时代的许多名家小说家相比,他的质朴、冲淡,让短篇小说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姿态。然而,他写作多年,却很少出集子,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最大的可能是,总觉得短篇小说不是出版上的名利场,出版人总看不上,他也觉得小说要出,就出得质朴一点,简单一点,不必花里胡哨,不必虚张声势,应该有小说的强调。
《到世界里去》是宋尾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有11个短篇,这些小说“用荒诞但细微的文字,探讨了广泛存在但不被关注的有关情爱、心理的现实困境。每个人物身上都布满了时代的无力感,每个故事都带着无可消除的惘然,每位读者都能在这张合照里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习惯于这样说,身处在这个时代,浮躁、虚荣、中产之类的词语包围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看不见更多的风景,但时常充满焦虑,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上。什么时候,人们变成了这样敏感的动物?从社会学上或许容易找出答案,宋尾通过小说来呈现,不是解构,也没有答案,原本生活是有着无穷的解,倘若只用一种方式,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偏颇的,也有可能是正确的,但生活从来没有正确不正确这样的说法。
有的人喜欢在小说中发挥议论,寻找方向,但好的小说不管是那种方式,让人读出来有所触动才最为关键,似乎这样做的人少了,无他,小说里的想象力弱了,张力也就有限,即便是一场很大的风吹过来,我们也会找不到风的踪影,这样的探求,在小说中或许是一种风景,远远地打望,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在《到世界里去》,宋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他喜欢她,却一直不跟她有进一步的亲密关系,为什么?她试图用主动的性爱来解救含混的爱情,但被拒绝。她发现他的心跳是每12小时跳动一次,为什么?他在解放碑邂逅一个流浪汉,并救了他。这个流浪汉给他留下一张纸条,让他如果去北京就按地址去找他。这个神秘流浪汉是谁,为何赤身裸体流浪在解放碑?他从公司加班回家,突然发现新装修的房子不翼而飞,谁偷了他的房子?一个神秘女孩领着他去找被窃的房子,他在街上赫然见到,这里人人都背着一栋房子,像蜗牛一样……他是圈子里著名的“三陪”。这天他领着朋友去按摩院寻欢,一个小姐敲门进来,竟然是自己认识的学妹。他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故事看似简单,不那么繁复,但在宋尾的娓娓叙述中,他们发生的背景各异,人物不同,却似乎总在围绕着一个目标折腾,又或者说,是优雅的爱,这优雅是一种本色,我猜想,故事的内核就在于这爱是可以传染的,有时是悲剧,有时是喜剧,但这都没有什么要紧,关键是通过这故事,宋尾所传达的爱,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几何体,从不同的侧面打量,都能找到它。
对小说中的夸张的语言越来越觉得是过火了。相对而言,在质朴的语言中,不那么炫耀技巧,确实是需要功夫才能达到的。宋尾的小说有这样的品质,让人读了,还能回味一番,就像遇到美食,需要慢慢地品味才能知道她的魅力在哪里。
有意思的是,瓦当最近也推出了短篇小说集《到世界中去》,那是一段男人女人丰满的成长史,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而宋尾的《到世界里去》则是都市浮世绘,在那里能看见你我的身影,能照见过去与未来,正因为这样,在情感上可以来一个小小的互动,这种隐秘的情怀就像每个人的初恋那样,多年以后只有一个人悄悄地回味,那是多么甜蜜的体验呀。
前一篇:内容为王
后一篇:微阅读(2012年第6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