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出品 敬请关注
017
这段时间在看跟成都相关的旧书,备课。民国时期的成都,还想做的有意思一些,资料这些年积累了不少,但都没有进行系统、专题似的做,看上去零散,大路货也在逐渐淘汰,其实,对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关注,如果缺乏视野,可能就过多地溢美,或贬斥了。
018
天涯读书周刊在今年会推出烂书的内容介绍,其实,书的好坏,说白了,能不能读的愉快,能不能有所启迪,如果面目可憎,那是应该让人批评几句的,但接触出版社越多,就可能无法对书的内容提出批评,无他,面子总是要的。
019
《时代阅读》以《玫瑰紫》,一部文坛“三枪拍案惊奇”为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作者穆尔说,混淆真是与虚构的界限,老套的行文语言以及对品牌与女人着装的无意义迷恋,正是《玫瑰紫》的三奇之处。
020
1月13日,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在成都成立,巴蜀文化研究最近几年,做的不是那么理想,或者有一些成果,但还没有让大众广为人知,这既有研究的必要,也有进一步推介的必要。研究中心在未来,巴蜀文化的概念走得更远,值得期许。
021
虽然作为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顾问,要做的事情很多,如何突破局限,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思考。说起来,创意似乎简单,要做的好,却考量的东西很多。
022 @加拿大朱凡
的《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爱家庭,爱阅读,学理财,学担当,学欣赏……很多时候,家庭的教育是人生的揭幕,这既是基础教育,也是创新培养。所谓家庭教科书,更多的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023 《轩客会》创刊号出来了,比原来预定的开本大了些,封面主题是洛带,有于小哩
的《跟着美食去洛带》、朱小黑 的《会馆知天下》和兰楚的《小民风流》,淡而灼人的父辈故事。
024
成都这几年的读书报刊市场在缩小,毛边书局做的《毛边书讯》早没了下文,而《新书报》更名为《出版商务周报》,搬到北京去了。《读书人》现在以香港的刊号在书,《东方藏书票》也是如此,而有的书店也做过读书内刊,基本上都是属于玩票性质,做一两期也没了下文,可惜。
025 《炉边情话》,幸田露伴著。现在大陆有他的三册书出来,买了一种,是几种文字的合集,谈情感,多少也有点日本的风味。
026
花城出版社在去年推出了慢读译丛三种,其一就是幸田露伴的这册,另有多萝西·华兹华斯的《格拉斯米尔日记》和儒勒·米什莱的《山海经》,日记文学中,华兹华斯值得一读,米什莱的这册是选本,疑心和“大自然的诗”四册有所重复,译者为同一人,似乎大可舍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