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明史上的悲歌

(2011-10-15 04:26:25)
标签:

顾诚

南明史

明末农民战争史

明朝

抗清斗争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明朝在最近几年似乎成为了一种显学,这可不是由于历史的偏好,而是从明朝开始,中国进入到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经济秩序、社会文化的缓慢进展,让明朝在传承历史的同时,较少有开创性的进步——在顾诚所著的《南明史》中,我们所见识到的明朝和南明的历史是延续的,较少有突破。
作者顾诚,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 顾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著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等专著,均为明清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明末农民战争史》一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研究别开实证蹊径。尤其是他所著的《南明史》一书,史料扎实,内容丰富,引用方志达237部,引用书目达579种,可谓“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十多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
这本生动活泼的《南明史》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坦率地说,南明的历史如果团结一致,或许能改天换地,但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这段历史包括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消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 、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
在探讨南明的历史时,顾诚并不想今天的史学家那般先抽离概念再进行相应的推理,而是走进历史档案中,发掘出那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而这些遮蔽的东西时常是被忽略,或有意忽略掉的——这样更符合自己所叙述的历史,这样的一种历史观无疑是对历史学的伤害,在历史伦理学上也是不被允许的,但仔细考察历史,或许我们能洞悉这些秘密,事实上,解读历史的最佳密码就是那些原始材料或档案,不过,在这只是基础知识,至于如何取舍材料,则有一个人的识见所决定的。而顾诚之所以发现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南明,并不是他在学术研究上多高明,只是相对于那些庸俗的历史学家来说多努力一些的罢。
不过,这在更多的读者眼里,或许是翻案,甚至是八卦,但对南明史来说,如何客观打量既牵涉到对明朝历史的审视以及满清入关口的理解,缺乏了这样的识见,可能南明史就是历史资料的堆积,没多大的价值的,或许在顾诚的内心既有对南明的同情和不争,亦有对满清治下的中国有所反思,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顾诚所撰的《南明史》才更为客观一些。但对南明中的一些人物诸如史可法、马士英、阮大铖、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对他们的认识,顾诚不是先贴上标签,再确认他们的生活轨迹,而是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即便是像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也仅仅是党争,这期间交织的是复杂的利益链条,每个身处期间的人是不是能抽身出来,做旁观者,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也正因为这样,南明历史的才不致于蒙上阴影,但在传统史学家看来,顾诚这样的书写差不多算是八卦了,很不符合历史的定位。但试想一下,历史的定位是在还原历史的情况下的定位,或许在这一点上顾诚比别人做的更实诚,“不必强调一律,既不想把个人看法强加于他人,也不想违心迎合某种思潮或论点”。
在《南明史》的原版序论中,顾诚说,首先批评了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在关键时刻在政治上和军事部署上犯下了难以挽回的大错,后面又指出了在李自成牺牲以后大顺军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领导核心,长期各自为战,未能在抗清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对张献忠的非议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内已说得很清楚;孙可望在前期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后来飞扬跋扈,导致大局逆转,终至众叛亲离,仓皇出降,本书毫无回护之处。至于南明政权的腐朽、内讧本书同样作了如实的揭露。读者不难发现,书中不仅鞭笞了朱由崧、朱常淓、朱由榔等南明统治者的昏庸懦弱,对一些直到现在仍备受人们景仰的人物如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郑成功都颇有微词。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你对南明许多杰出人物是不是指责得过分了一点?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这些著名人物都像历来的史籍描写的那么完美,南明根本不会灭亡,这些人也将作为明朝的中兴将相名垂青史。
历史是有温情的,而顾诚对南明历史的书写,虽然只是一个历史的片段,却让我们见证了历史的面目。如果从这一点看,顾诚对南明历史的书写,无疑是成功的。

 

《南明史》 顾诚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定价:88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