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旧书摊
(2011-10-04 09:57:05)
标签:
成都
书摊
旧书店
《房龙地理》
《小说月报》
杂谈
|
分类:
生活剧场
|
在成都待了十多年,没少去逛各种书店,旧书店更没少去看,但有时候更喜欢地摊一些,在文人雅士的眼里,它们被称之为冷摊。旧书店相对而言,书的量多,挑选的余地大,旧书摊就太一般了,有时候逛半天也未必找见可中意的书,这样的遗憾是时常遭遇的,但至今仍乐此不彼。
成都最早的旧书摊是在各个夜市里出现。1997年,在牛市口一带、成都大学所在的梁家巷一带有不少旧书摊,那时候手里的钱少,对书也不大了解,说去逛书摊,不过是看看而已。虽然早就知道成都的读书大家不少,也只能想想而已,总觉得不是一个“阶层”的,即便是遇上冉云飞、龚明德也大抵是认不出来的,绝没想到几年以后居然混进了读书圈子,颇有范进中举之感了。
大概是1998年的样子,在四川大学文化路上、靠近郭家桥一带的河边上忽然多许多旧书摊,书好的不少,我跟的同学戴新伟时常去逛,买了一些书,那以后就陆续逛旧书摊、旧书店了,成都旧书店有段时间挺多的,后来就少了,贩卖的书也都是大路货,看不看都成。在2001年的样子,城西的清水河附近有不少旧书摊,周五的下午去闲逛最好,三五元一册的旧书随处可见,像《读书》、《万象》、《小说月报》都是一元一册,要的多的话也可以议价。我住在东边,每次骑自行车去淘书,都花几个小时,差不多都是满载而归的样子,后来,为了淘书的方便,干脆搬到那附近居住。因为住的近,只要时间许可,随时都可以去巡游,仿佛自己庭院一般,但隔了一两个月再去,它们已经消失不见了。
且说在上个世纪末,成都还有夜市存在,包括菜市场的周边基本上都会有三三两两的旧书摊存在,他们买的书不多,内容也以金庸的武侠、琼瑶的小说居多,乱七八糟的杂志更是惹人喜爱——一元一册的价格确实够便宜,顺便打发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也够好。不过,对我来说,这旧书摊的存在比旧书店更有味道一些,因为它们是时常变迁地方的,你要像猎犬一样盯着猎物,不管走到哪里都需敏锐地发现它的存在,并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是旧书店无法提供的。
大概是在1999年的样子,我在人民南路附近上班,在锦江大桥、人民南路、华西医科大学(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门前的竹林旁边,时常会有零散的旧书摊出现,他们摆的书不是很多,我在那里淘到过《房龙音乐》、《房龙地理》等等,但也有失之交臂的书,比如有一册民国版本的《雨天的书》,砍了价格还是觉得书价高了些,就想着这样的书大概不会有多少人看中的,早晚会收入囊中,那家书摊仅仅见过一次,就再也没出现了——或许它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吧。其实,这样的遗憾在旧书摊是会时常遇到的,因为一闪念就错失好书吧,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那是真实笨拙的可以,以至于如此。
有段时间,双桥子附近也曾有一些旧书摊,周六、周日的上午摆摊,去看过几次,收获不大,或许是自己喜欢的书越来越少的缘故。有段时间,在经华北路一带也有一些旧书摊,一般是周末的上午十点到下午去最好,但去的晚了,好书是很容易错过的,在那里我淘到过不少好书,譬如《人界·畜界》、《流沙河诗集》、《翟永明诗集》等等,都是早些年的书,现在旧书市场上偶尔还能一见,颇有些惊鸿一瞥的味道的。
话说回来,这淘书的乐趣可不正是这样。但在成都,这样的旧书摊随着旧城改造,越来越少了,甚至于它们流落到城郊去了,在城市里它们难以有容身之处,大抵是做旧书这行不像开餐馆杂货铺,只要有人气,开得够久,就一定做的不差,有意思的旧书却是越来越少了。如此想来,不免令人有些怅然,到底在旧书摊巡弋、浏览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而今在网上购书,即便便宜得令人惊讶,还是没有旧书摊给人的惊喜多——在那里总会与好书相遇或擦肩而过,这样的景致又岂是言语所能形容得了的。有时候,我们只不过是籍着淘书的借口,与旧书来一次亲密,并带有想象力的接触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