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铿王晓白们:一个阶层的诞生

(2008-07-21 09:24:38)
标签:

房产

分类: 混成都

    1987年11月,原城乡建设部在一份名为《关于发展城市房地产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房地产业”这一概念。

    这一时期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计划”与“泡沫”之间,艰难地寻找着未来的方向:创立之初的房地产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直接控制下的“城建开发”部门,土地由政府划拨、开发资金由财政或银行划拨、建成的房屋则由政府以“福利房”的方式分配给城镇居民。那时,只有深圳等少数城市外,全国范围内并没有所谓“房地产市场”。

    1984年,成都最早的房地产公司中成都房产成立。直到1988年,成都才大批成立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金房、合力达、青年房产、交大房产,也就是10来家。那时,房产公司的门槛低,成百上千的公司出现,却没有带来楼市的繁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计划经济。

    陈家刚、杨铿、王晓白、米瑞蓉、杨毫、陈宏、董利川……细数这个名单,还可以列的很长。但陈家刚败走麦城、董利川遭遇滑铁卢,这些似乎都是警示。随后,外资巨头进入成都,成都房价陆续攀升。一出出好戏陆续上演。各地房产大腕在成都争雄:万科、华润置地、九龙仓、龙湖都来了。在这一背景下,本土房地产企业逐渐有了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探索、学习、融合中走向成熟。而这正如冯仑在《野蛮生长》论及房地产开发时,强调地产开发的本土化,只有本土功夫才能让“创造最具价值的生活空间”这句口号落在最实处——一个新的城市生长起来。

    有的房地产开发商败走了,更多的开发商成熟了起来,一个新的阶层随之诞生。他们共同致力于营造成都幸福生活,努力让成都的房子多元化,成都的房地产繁荣有他们的辛勤奉献,城市的扩张更是与他们分不开的。王晓白做的金房集团是一个标志,他是成都最早的一个房产开发集团,杨毫的置信生活方式引领潮流,米瑞蓉的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杨铿的蓝光创造的可能是一个神话。

    众所周知,幸福来之不易,极度贫困会使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图落空,而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获得美好生活,蕴含着马歇尔所说的“逐渐消除贫困和无知的希望”,作为一门“财富的学科”获得了社会道义的支持。“追求幸福”是经济学的伟大目标。

    成都房地产的20年发展,可谓是江湖上风云变幻,但成功是属于那些早有准备的人,这亦是“追求幸福”的范例。但对成都本土房地产企业来说,这个过程是相当的快速,所谓趋势即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楼市没有救世主,一切全靠自己把握,黑马只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罢了。

    今年是地产行业的融资年,各大地产公司纷纷选择上市,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在纷争的地产行业中有一种“身份的焦虑”,更何况这是整合的时代。不过,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无论那一种经营模式,其核心都在于对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能力”。因此,成都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希望进入的领域,并开发培育自身在该领域的核心优势和长期竞争能力。

    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史,不仅是城市空间的进化史,也是房地产商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成都有杨铿王晓白们的本土企业开发,对成都而言,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敬仰的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