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工作一年的皎皎,比起第一次上公开课时已经有独立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我要做的事情是静静的等待,等待那一节呈现出她反复思考,独立完成的第三次公开课。
听罢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小妮子果然出色,就如同她的人一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做法,有自己的个性。课上的很顺,虽然最后由于课堂节奏过快,提前几分钟上完了课。可,这在我眼里算不上是什么瑕疵。
欣喜一:有趣的节奏练习。从二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开始,学生开心的按照节奏读一读谜语到女男生PK朗读;从老师加入附点开始新的尝试,学生自由尝试着加入附点之后的谜语到谁来示范演示,教教身边的同学;从老师玩起新“花样”——轮唱方式读谜语,学生合作时是那么投入。整个的过程,学生始终是在开心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既解决了歌曲学习中的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欣喜二:有趣的学唱歌曲。小学教师在教唱学生歌曲中,常常会采用有趣的方式,但有趣的方式未必有效,所以,在学生开心的学习的同时,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习效果。分句教唱居然是利用歌词本身的问答方式,老师唱问题,学生唱答案,形成了一问一答,比起过去的分句教唱,接龙教唱更加注重了歌曲自身的特点。(一定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接着是怎么唱好歌曲,老师采用了比较法,一次用连贯的声音演唱,一次用跳跃的声音演唱,问学生更喜欢哪一种?当学生选择跳跃声音时,同时也进行了尝试演唱,这个比起老师反复的说教要管用的多了。
欣喜三:有趣的声效故事。除了歌声,人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模仿夏日的风声、雨声、雷声。这是以前听说过的声效活动,只是从没有在课堂见过老师使用过。很是好奇。学生手里简单的打击乐器,神奇的模仿出了夏日里的声音,还有塑料袋也可以模仿各种雨点的声音……老师有点夸张的表情,有点简单的故事,加入学生们模仿的风声、雨声和雷声,形成了一首简单而动听的交响乐。学生们玩的很疯,也掌握了一门小小的本领,以后一定还能想起呢!!
公开课,成功了是范例;失败了是案例。反思是进步的前提,建议是美好的祝愿。
改进一:语言节奏可以稍稍放慢一些。老师噼里啪啦的讲话,二年级的孩子真的有点跟不上这个速度。上课与音乐作品一样,也有着相应的速度和节奏。时而缓,时而快。时而紧,时而松。这样才能让学生犹如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有放松的时候,也有刺激的时刻。
改进二:那声效故事再讲的精彩些。二年级的孩子是多么喜欢故事呀!可惜老师的故事实在是不怎么样,虽然他们还是玩的很开心,但再把夏日的故事讲的精彩一些,也许还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哟!!
改进三:让声效继续在歌声中发挥作用。仅仅是玩一个游戏,对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的学生来说有点浪费,如何让游戏发挥其最大作用,那就是把游戏与歌曲演唱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是在最后的演唱中加入不同的声效,也可以是在歌曲前奏处加入声效,也可以是用一段旋律加入声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