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城市高楼大厦过多,是否京津冀近期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

标签:
转载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月18日以来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中央气象台给出了引发严重雾霾的三大原因,并有对应的数据所佐证。但青锋以为,除了中央气象台给出的三个原因外,京津冀等一些地方近年来城市发展较快,人们居住地高楼大厦过多,才导致了严重雾霾的频繁发生。
中央气象台给出的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近来出现严重雾霾的三大原因是,地面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偏大以及低层逆温较强、混合层高度低等。不可否认这三大原因的作用。比如,2月18至2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风速均低于2米/秒,加之京津冀为气流辐合区,两者相遇让污染物和水汽累积有了充分必要条件。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较常年同期偏高20%以上,尤其是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地区相对湿度超过95%,在这样的湿度如此饱和的情况下,形成雾霾的确在所难免。
上述分析从近几日京津冀雾霾严重生成原理上来说,肯定很有道理,而且分析也非常到位。但为何在这些条件下能形成雾霾,而且日趋严重?很多学者或者专家往往是就某个个案来研究或者发表意见。比如,有专家认为,城市轿车尾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源头之一,但为什么尾气会在当下成为雾霾源头?很少见到有人从根上寻找原因,而只是从疏导城市交通,减少交通堵塞等等方面去考虑解决办法,尤其是简单到采取限号通行等手法解决问题。而事实上,限号通行,则有可能让本来只需要一辆轿车就满足出行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不去购买第二辆车,因此,才有当下某些二三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的现象发生。
曾经看到过一个资料,是谈城市“街道风”的。有资料表明,城市中林立密集的超高层建筑物,改变了地表状况,对该地及周围地区的风场结构产生强烈的影响。加上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大气污染物集中以及城市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等原因,便会形成城乡间的热岛环流。一旦热岛环流形成,遇到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就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境,导致城区口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后,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循环往复,城市中不出现雾霾便十分不可能。
另据有关资料,现代城市高楼大厦引发的城乡间的热岛环流,对城市风场、对流性天气、降水和干湿分布都有影响,形成市区许多特有的气候特征,并可把郊区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汇集到市区而使浓度增高。由此可见,城市雾霾的形成,不仅仅是汽车尾气排放等其他原因,也和城市建设布局有很大的关联。比如,有资料表明,两侧高楼林立的街道,也可由于屋顶与“狭谷”内受热情况的差异而形成小尺度的“街道风”环流,改变城市局部环境。现在人们经常发现的,在夏天,虽然同居一座城市,隔一条道路,东边下雨西边晴的现象,就可以说明高楼大厦对城市局部环境的改变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改变城市建筑结构,在新开发或新建设的城市街道,考虑怎样布局楼层的高低、走向等,也是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和决策者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