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记住江老爷子的话,与时俱进。
也许在计划经济年代,一段凄美的爱情,如果最终缔结的是同一对人的婚姻,作家说,可遇不可求,社会学家说,不用门当,只求户对,哲学家说,人终于用两只脚踏进同一条河流。
与时俱进看,已然错误,事实将会证明,建立在凄美爱情上的婚姻并不牢固。
首要的一点,出在这个凄美之上。因为凄美,所以刻骨铭心;因为凄美,所以精益求精;因为凄美,所以惺惺相惜;因为凄美,所以揉不进沙子;更因为凄美,注定只能同苦不能共甘。
凄美爱情奠定了精神远大于物质的婚姻基础,说白了,属于规矩比较多的婚姻,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标新立异更因为更多意境上的追求,不经意的回想,片段式的回忆,意念中的模糊,在现实上,在物质里,显得格格不入。
出世便注定无法入世。
何以成就凄美爱与呢,战争年代,她是一个多么令人追求的词汇,革命年代,她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意念,建设时代,她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疼的眼睑,如果你还不懂,
看看《归来》。
可惜的是,时代的变迁洗涮了焉识的铅尘,却也在同一时间磨灭了婉如的记忆。
怎么理解呢,时代变了,人也会变,如果其中一人仍然停留在凄美的回味回忆中,注定只能悲剧收场。
那么,当今还有没有凄美可以匹配的爱情?有,略举几例,大学四年后的各奔东西,致青春那样的轮回,暗恋并现实生活着的归属不同家庭的两个熟人,贫贱时期的任何初恋。
楚芸说,无论爱情如何爱情,均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即使大脑可以留存,婚姻的空间已然至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