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把房地产当做生财的工具,以为百年老店,取之不竭。突然,当经济的变化,无法支撑既往的产业路径,无法顺了你的求利心愿,以致几近束手无策,但所有一切显示,所有的所有集中到一处,必须让这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玩意活下去,活得好。
老实说,为什么中国房地产玩完,玩到必须照着美国的两房模式,玩到必须用日本鬼子的案例来警醒,玩到必须政府一会空调一会救市的地步,根本,你在发展一个产业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理论支撑,也没有投入任何精力去进行理论建设,实践出真知,真知反哺实践,丢掉一半,还谈何成功,出了问题势所必然。
围绕理念的缺陷,我们可以非常简单地概括房地产需要什么。
本篇主讲:请政府,住建部,央行等有关部门返还被占领的房地产营销空间。
定义一下,所谓营销空间,指一个产业或行业能够由市场主体个体经营把握的手段、工具、策略、模式,营销空间的客观存在,会导致产业行业产生差异化竞争,如若一个产业或行业的行政规范过多,管制标准过繁,便会催生千篇一律,导致同质化竞争,进而导致恶意竞争,倾销也间或穿插进来。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家无法体现价值,另一个非企业家却干得风生水起,这能是一个正规的行当吗,是一个规范的产业吗,能成其为一个专业的行业吗?
可悲的是,房地产业内,许多人,自认业内人士,还非常专业地认为自己专业,事实上给剖析一下,不外乎定定户型,看看规划总体,提提所谓目标客群,渗透渗透素质细节因素,成本管制,战略等,哪有营销的差异化痕迹,因为你所有的方式方法全统驭在有关部门手里,这些相关部门占领了绝对的营销空间,才导致如今房地产的“报国无门”。
1、预售许可,已发文阐述,
补:预售许可把房地产变成了资金集中营,靠的是关系政策及金钱而不是企业能力。
2、土地供应,
有的城市比照北京来,先弄几个开发区,把地低价透支了,再通过行政手段提高地价;有的城市比照北上广深等上项目,地铁,轻轨,城际,高铁等等;有的城市先从外围卖起,再回到老城,年年卖地,不断围绕土地做文章,实在没地的,吃县市,把县市的随意拿个镇回来按照城市级出让土地。
3、资金管制,
资金管制是不科学的,没有理论基础,只要房地产开发商是企业,它就有其它企业同样的本质与追求,但如果国家要管制或适当控制风险,或考虑民生意见,你可以在进入标准,退出机制上做文章,资金管制让地方政府成为最大的开发商,这是当有利可图的时候,也可能成为最大的城市破坏者,那就是当下,谁也不买地,到时候开发商可能比地方政府还过得好些。
4、区域控规,
规划到区域,定功能,定主要设施,引进配套,定密度,定景观天际线,政府的任务仅止于此即可,事实上呢,区域控规花老百姓的钱办了未来开发商的事,还不讨好,象许多县,哪块建高层,哪块还指定建超高层,哪块建标志性园林,都请专家给弄妥了,买地的人只用照本宣科即可,还是一个行业吗?
5、一把手插手房地产为主,
好几年前到威海,看到所有的房子一样的颜色,奇怪,一问,说是市长要求的。
还有好几个城市,同样的毛病,在沿河修建复古街,没有经营,只有秦砖汉瓦。
离奇故事依然还有上演,一把手管什么,数数吧,建筑风格,项目规划,标志性建筑是否有,重点学校的招生指标,简直就是奇迹。
6、规定多少平米及相关,
9070不知道是谁鼓捣出来的,明显的没理论的说教。你规定面积,对方偷面积,笑话百出。
配建,要求开发商提供多少面积用于保障房,这是商品买卖行为吗?
……
行业容易总结,容易受制政策,容易受制城市功能及行政级别,容易受制交通设施的变化,容易受制于钱多钱少,容易受制于内幕消息,它就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更别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