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加息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经常性手段。加息既不是直接针对股市,也不是直接针对楼市;加息是防经济过热,更多是防泡沫的常规手法;加息意在放缓生产性投资的脚步,削减流动性过剩,让CPI回到正常值,避免通胀对社会经济产生毁灭性打击。
加息是由当前经济运行环境决定的必然措施,不用看高。笔者认为是两个原因导致央行再次加息:一是经济发展存在过快的冲动,这个主要是指贸易顺差、产能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硬通货储备增加等因素;第二个是通胀压力,连续高位运行的物价指数,让货币政策机关神经崩紧一点,正常得很。
当然,作为流动性的温床,楼市与股市一样受到重视。加息对楼市有没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加息对楼市的影响大于股市;加息增加了融资成本,而我国房企高负债率的现状决定加息将增加开发企业的困难;加息致购房利息支出增加,会抑制多套住房消费等等。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前段时间楚芸写了一篇文章叫“加息适用已购住房是非合法”,网上发了一天后关了,好多人认为好笑,因为加息条件下购房人可以选择固定房货。那时因为加息的力度较小,随后又加息了,这次又加息了,结果金融中心上海的商业银行开始停办固货业务。这并不是自吹自擂,而是理性认识市场经济的各种现象:如同对病人的诊治,一开始肯定是吃药打点滴什么的,严重情况下才动手术。
实质上,一项常规性货币手段或政策,如果对楼市产生核心而广泛的影响,反证了这个国家楼市是不健康的,至少是非市场经济的。但把加息放在调控的宏观层面分析,将暴露楼市一些深层次矛盾。它们是:
1、投机性持有。比如,开发商囤积房源,捂房不卖的话,因为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其资金时间成本会增加,基数大,加息将敦促其尽快售房。比如以投机为目的的住房消费,加息后其持有成本增加了,比之股市投资,投机人会权衡,转而将楼市的投机资金向股市转移。加息后股市再创新高,也多少证明了一些问题。
2、三级市场造血功能减弱。大部分业内人士均认为国家应区别对待二手房市场。前面对二手房的课税、转让条件修改、转让成本提升,加息,再加息,让二手房市场的供应量、出租房源均面临削减。一个流动的二手房市场,包括完整的租赁市场,对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是有意义之举。如此一来,二手房市场造血功能减弱,无法向新房市场输送购买力。
3、增加投资性持有成本等于增加开发成本,将不利平抑房价。任何开发商都会有所储备,有的还是战略储备。任何开发商手中掌握着存货即未售房子,也没有哪家开发商完全通过自有资金持有这些资财。加息将增加开发商的存货成本与资金占用费。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市场机制又让这些增持的成本被合理转嫁到终端消费领域。看来房价稳中有升才是可行的判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