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论滨江房价之争:争论是现象,暴露房地产核心矛盾是本质

(2007-05-12 17:19:14)
    滨江房价之争限于白热化,目前仅止于消费与开发,本地居多,看来,如果将滨江放大到房产品定位与产品品质定位的高度,还将露演一段时间。另外,滨江之争,还将开辟的新领域会有出现,如滨江景观是属于全民的还是政府的,如属于全民的,政府投入到滨江的景观改造,老百姓都有份,如果属于政府,政府取之于该地的收益与投放到该地的市政改造,产生的收益如何衡量,归属如何才能做到公平?顺便带来一个问题是老百姓如何从政府对景观再造的成果予以惠及?
    本人看好这次论争。它折射的思想与舆论意义似乎更为突出。如果滨江仅考虑房价之争,它恰恰折射出当前房地产领域的核心矛盾,争论只是一种现象而已。
 
    其一,政府控制资源收益与成本,政府就必须借此承担大众消费的补偿?
    其二,城市建设中属地与属人原则如何有效平衡?
    其三,攘外与安内如何协调?
    这三大问题的实质,反映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矛盾、观念矛盾、政策制订权限矛盾、社会保障与福利市场化的矛盾。
 
    原则上看,政府是大众的政府,政府通过权力与暴力机关管理国家所有,政府似应衡量大众需求。但任何政府不可能做到公平的“就地补偿”:即在该地取得的财政或其他收益必须用于该地的建设与该地的老百姓身上。这说明政府在其他方面的社会保障没有让大众完全满意。
 
    城市定位中为什么会出现国际性大都市、山水园林城等提法?城市化应否禁止外籍人士进入本地?如果准入,带资进入如何协调其引起的社会矛盾,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滨江之争的第二个矛盾实际暴露着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保护浪潮”,这种保护有的出于人文考虑,有的出于资金考虑,有的出于观念守旧。换言之,腾笼换鸟当地人会不会答应,如何才感觉舒服?简化分析,滨江如果作为重庆的富人区、金融中心、服务中心,房价会否高?买家幅射全国乃至全球,将外资引进来并在当地产生财政收益,怎么不可行?当然政府应该做个整体规划,让老百姓有所保。
 
    老蒋曾说过“攘外必先安内”,这在全国各主流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滨江之争也说明在老百姓当中,属地主义甚于属人主义。属地主义让当地人受益,但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不快不好;属人主义,除了带动地方发展外,也会产生以强凌弱的毛病。阵痛既然难免,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协调之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