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芸工作室
楚芸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007
  • 关注人气:24,3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发商的信心从何而来

(2007-05-14 21:12:38)
    发端于重庆滨江房价论争,除折射出当前房地产领域的核心矛盾之外,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开发商的信心从何而来?这是支撑着房价的主要利益单体。
 
    设定一:开发用地取源于目前的市场。
    在这种假定前提下,开发商的信心表现为对投资的把握。当牌子停下的时候,三声落定,一宗地就实质上易主了,剩余的仅仅是获得明码权证的过程。
    开发商的投资信心,又可从内因与外因着手分析。
    外因,任何开发商拿地前肯定会对用地区域房价进行成本还原。计算出当前的楼面均价;光楼面均价还不能决定轻易举牌,还必须从未来该区域房价常规上涨因素方面做足文章,如市政重大设施、交通重大规划调整、区域定位重大变更、某类主流人群预期在该区域形成、政府对该区域经济的寄望等等方面,以求得楼面价的上限。
    这是支撑开发商斗胆多次举牌的外显主要因素。
    内因取决于:一是开发商对自己的市场判断力的确认;二是开发商对现市场的采信程度与确认量化;三是开发商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与开发理念、开发实力相关、后续资源利用效率甚至涉及公共关系资源的有效性。这些内在因素,通过外因来表达,开发商最终成功摘牌,则说明地主对该宗地、对该区域房价各项数据透露的信息、对该区域未来房价涨跌因素,通过自己的“内外结合分析”有了定论。
    比如,重庆润龙敢于二倍于起拍价拿下汉阳造地块,楼面价近四千,现实开发成本突破了目前的市价。为什么拿?基本是按上述原则精确计量后进行决策,并非一时冲动或志在必得。
 
    设定二:开发用地为存量地并且储备期超过一年。
    为什么储备期超过一年作为分析条件呢?这与调控有关。基本上以国八条为界,之后出现流拍、跨区域拿地等现象表明开发商除关注楼市外已经开始慎重对待地产市场。换言之,开发用地为存量地时开发商的信心从何而来?
    这种假定前提下,开发商的信心表现为维持现有房价均势条件下的产品价格当量,即假设现区域房价维持不变或上涨,结合自身产品优劣程度评估出自身产品约当价格,并隐含一个预期,即房价呈无限涨势。
    开发商对自身拟开发产品的约当价格信心也同样存在内因与外因。
    外因,除上述对房价持续上涨的隐含预期及区域房价维持均势不变外,主要因素有:区域城市化持续利好;市政及交通条件持续走顺;取得该项目宗地的政府承诺逐一兑现并厘清;区域宗地总体规划指标决定的用地效率为定值;有效需求在该区域持续平滑;新增购买力中的有效需求在该区域能够量化并预期可落实。
    内因就是项目开发商对上述外因具备“辩证施治的能力”,包括与政府确认用地效率、以政府有效文件确认该宗地规划环境落实进程、预期存在于并可实现于该区域的有购买力需求已评判与量化。
    在此种模型或条件下,开发商是通过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预评估的。各种风险除“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外基本厘定,因为在我国,财务环境相对稳定,经济运行相对平稳。
    政策风险虽然无法控制,但以项目周期与政策变动比较,还是可能做中短期评估的;市场风险已包括在外因中,如果说项目确实存在风险,这一因素是成败的关键。
 
    综合上述,除非有购买力的、可为该项目容纳或吸引的市场需求剧减或大幅转移,或政策加诸需求者因素发生完全消除或大幅消除,开发商凭什么没有信心大胆设定项目各项系数并完成计划开发呢?
    反证,有且仅有政府可以左右开发商对宗地项目各项判断进而影响其开发效率与效果,损及开发商的各项预算。
 
    所以滨江房价之争涵盖的各种因素不会损及既定项目房价一丝一毫,甚至因为龙头项目推出高质高价而进一步掇升。除非政府行政下令限价或采取功能性完全调整,在用地环境与增值方面让开发用地“变宝为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