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个劲儿地讨论房价与暴利,似应考虑除止涨外还要不要防跌,这时的跌当然指伤盘动骨或至少动一下开发商的奶酪的那种。
止涨已取得非开发商所有人士的大部分认同;规范管理与稳定房价则是社会共识。这里的议题是:止涨后还要不要防跌。
本人认为止涨是应该的,但同时也要防跌:
因为住房作为消费品进入市场,较多地牵扯到银行信贷、社会经济发展及就业等。现在房价中,暴利的背后存在:极低的地租占据了利润来源的一部分;开发商的管理能力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占一部分;品牌认知占一部分;地段增值点一部分,剩余的就是合理利润与垄断开发部分。而垄断开发部分的利润不好量化,并且一部分作为贿金不予承认。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房价削减的部分主要是地租空间与垄断开发部分。其中土地增值税已可以并已经对开发商的来自于地租的利润进行清理与重算。
再来看看暴利能削减的余地有多大?不用怀疑的部分建安成本按一千元计,楼面价大约在500-3500左右,各类费用按300-900计,取利率按大家认可的、万科标榜的25%计,则住房合理价格空间在2250-6750之间,再计税按10%从简计算则为2475-7425之间。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房价与之隔入不是太大,主要是因为历史成因导致地租低,管理不规范节约下来的费用,以及税负减免或偷逃等,购买者追涨心理占一成左右。
上述简单模型也是国家为什么在调控供应的同时也关注着需求的假设类实证。那么如果房价因为市场原因大幅下跌,开发商承负的资金时间成本在费用中的比重加大,对于既存的房屋开发信贷将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坏账呆账将全部或大部分进入到不良资产行列。对稳定金融环境是不利的。
同时游资及投资投机与基金将大规模进入股市,股市也是国家要保的,房市中的泡沫成分相对股市而言兑现的机率肯定小些。
开发信贷存在可控制因素,而个贷的不可控制性更强些。由于我国国民对购房基本持生活保障态度,这个约占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五。按目前的政策,只要购房者掏得起,当房价下跌过速,必然引起:
1、挤兑造成银行的不稳定;
2、消费结构严重畸形,相当全国范围将储蓄转化为房屋储备,这是一个不存在流通增值的窝窝(对国家而言);
3、现在认为个贷风险小是因为大量的未置业人士存在,若转化为全社会的抢购,则无疑增加了个贷风险。
4、住房消费也存在买、租、转等方面的合理结构。
所以,本人对房价的总体看法与意见是:保持稳定!
并依据以下佐证:
稳定房价如同经济的软着陆,有余地也存在良好的基础。一是调控对商品房结构进行了直接控制,屋以稀为贵,则舒适住房及高档商品房将成为高层消费品种,其边际递减效应延缓;二是保障市场主体需求有利金融调整,使金融环境先稳定下来;三是当国家能够保障居住权益保障类住房的充足供应时,商品房市场将是一个合理结构的“买方市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