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到发展,主要靠经济拉动,而不是作为独立产业“自由发展”:第一个高潮是市场经济这个词带来的;第二个高潮是扩大内需这个词带来的;第三个高潮是十六大承认了私有化与灰色收入带来的;第四个高潮会否因为物权法的颁布光临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启动调控措施涉及微观层面以后,开发商的结构开始变化: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来自武汉市开发办的统计显示,06年前6个月武汉新增房地产开发企业103家;不过到7月11日止,市房产开发商的年检截止期已过了11天,但江城1100多家开发商中却仍有近300家应年检的企业未露面,疑似“自由下课”。由此想到,房地产开发业与发展其他类型的经济哪个更简便些?
实话而言,当市场发展并不规范与成熟时任何行当均非常容易。房地产开发也是如此,早年的开发就是找关系批地再找关系减免再找关系提前售卖再找关系偷税;中期房子取消福利分配后面临的是高度的卖方市场,还是部分资金+关系+政府扶助(用国家的钱的比例一度达到77%),笔者代理的二十一个项目中,七成以上的开发商仅有六到八个人,包括司乘人员;开发商的作业主要内容是,决定拿不拿地、拿哪块地、找建筑商先垫资、一边动工一边找关系预售,零一年一项目五万方启动资金才三百万不到;卖完了再成立一个物业班子交房了事。
正因为房地产开发:
1、用自己的钱比例低,
2、提前用购房者的钱和银行的钱,
3、税费存在摇摆,
4、地租存在弹性……
以致许多不明就里的人或企业纷至沓来。启动调控措施后有部分开发商觉得开发有点“难”了,关系不是万能的,拿了地也不是银子就到手了,国家一始关注“关系”线了,所以自学下课是个不错选择。
市场管紧吓走的只是小虾,胸无大志的、发点小财的。由此我们能不能设想:提高开发的难度,让房地产开发成为集约化、高位经营的行当,不是有钱就能开发、不是有关系就能开发、不是有钱又有关系就能开发、不是凭眼光拿块好地就能开发,情况或许好转:至少市场上存在的开发商均会认真考虑拿地、确立项目战略与策略、拿出浑身解数认真研究产品而不是搞公关弄关系,他们会把先有品再出牌当个事儿,他们会经常性的研究民生,他们会不敢打政府的歪主意而走上正道,他们会产生成就感,
这时,当市场上没有黑心的开发商,没有只盯着银子的开发商,有的只是把房地产当一个具有难度与挑战的事业来做,也许房市有救了!
一家之言,就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