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景观难做,商区景观好做。为什么呢?因为住区景观为特定人群所赏所与所用;商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基本以延续为主,再一个它所面对的人群是大众。从商业角度考虑,要想将景观价值用市场度量出来,如下法则必须参照执行:
1、借景。
核心区段无生态景观就借天际线资源,借公园,借居室视角(朝向略做改动迎合景观视角)。
生态原始景观较好的,首先借景,这个设计师考虑较多,不做详谈。
2、用景。
如何用好天然景观素材是为用景。目前,用景的手法有水岸、山体、引水入区、太字型规划设计等。有没有新颖点的思路?
(1)利用好楼宇中的平台设计、叠式设计、退台设计;
(2)设立景观中央区并用动线而非视线与居室相联接;
(3)多用鱼骨树网类规划体型;
(4)围绕核心景点做文章,如水之于码头、山之于钟楼、塘之于趸或坞;
(5)多重式景观广场。
3、美景。
对景观的美化目前较多遗漏的是后期维护问题与更新问题。就武汉目前的特点看,草皮是一个问题,其次植物配置过多,三是设计师似乎惧怕建筑与钢筋,在景观中认为必须“告别钢筋水泥丛林”,其实当大家都在对植物与小品与雕塑冥思苦想的时候,有钢筋与水泥中找出路不失为一种点子。如何用钢筋与水泥建构一种可参与的景观,主要考虑居住人群的需求。如武汉,结合地域特点做些可小休的壁瀑就是个好的设想。
4、启景。
一般小区因为物业费问题让景观成为摆设。所以设计师必须用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湖北地区做了两种尝试:一是庭院广播与院里人家的结合,周末让他们在此公益公益;二是小区主入口造夜市,典型的文化交流,如集邮、小报花、烟盒、书画小饰等等,不一而足,有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样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