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思故我在 |
同时,新经济亦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
城市化产生的制约因素
工业经济社会,人口由农村、市郊向城区流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大量信息资源共享保存,加之汽车工业发达,生活及工作方式“软”化,人口将由城市流向城郊,是谓城市空心化运动。其结果导致房地产开发量的大幅上升,从而使房地产产品供求严重失衡,带来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投机行为,阻碍了房地产销售的良性循环。象广州市,城区开发量每年以50%的速度攀升,尽管各发展商有利可图,如果没有400万流动人口提供的巨大“缺口”,其后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为使房地产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产品分布科学化,城郊开发拟统筹规划,有序管理。
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制约因素
为了利用好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各国相继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房地产的行业发展由此受到政府政策及城市规划布局的严重制约,为了用足用活有限乃至稀缺的土地资源,房地产业走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显得何等必要!
优胜劣汰对房地产商是巨大考验
知识经济导致房地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引起生产组织方式和市场运行变化的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新科技的运用,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函数,导致了生产要素组合发生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企业获得了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超额利润,从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并壮大。又由于知识变量和科技变量的可移动性和传递性,加上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导致住宅产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优胜劣汰机制更加明显。
由于旧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发展商主要靠投机、较低的土地批租成本、粗放经营获取利润,其“惯性”作用比较大,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尚待时日。
“小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发展商生存空间缩小
一般而言,成功的楼盘必须及时捕捉不断变化的目标市场消费心理,瞄准目标市场的消费缺口,并运用恰当的促销手段,嬴取消费认同。知识经济使得生产组织发生变革,多技能工人在电脑一体化时代更吃香。人们的消费口味更难调,这就是“小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靠资金包打天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显得苍白无力。惟独捕捉准“小众”市场并设计出“个性化”的“特色小品”才有戏实现“房生金”、“地生银”,否则,报“房”无门。
如上所述,新的经济条件,既为中国房地产业发生质变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基础条件,同时产生一些制约因素。对有利条件的充分运用,对制约因素的因势利导,必然带来房地产业的新变化、新气象。
卖点时代向买点时代的移动
研究卖点,主要着眼于如何引“钓”潜在消费者,使潜在业主产生购买冲动是卖点的目标要求。发展商强调卖点实际是:报喜不报忧,等业主乘兴入住,方喊悔之已晚。
知识经济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DIY(Do it yourself)方式深入人心,从无到有的整个产品制造过程,均应体会“惟我独尊”的要求,靠发展商自卖自夸的时代一去不返。只有从卖点转向买点,才能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从而在“小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
核心产品向延伸产品的裂变
知识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素,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已根本改变。购房仅为“住”者微乎其微。发展商必须将眼光瞄向延伸产品—房地产的售后服务,所提供产品既要解决“住”的生理要求,又要解决“住好”的心理要求;既要解决“回到家”的心理要求,又要解决“这是我的家”的自尊要求,前者强调“归宿感”是卖点,后者看重“归属感”是买点,买卖合一,方能成交。
网上购房将不再是新鲜玩法
随着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正经历着一次革命。美国在1995年年初,大约有100个网站进行商品房销售,同年底就达到4000多个,1996年底达到8000多个,现在已超过1万个。虽然大部分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还不是很完整,但肯定可以直接降低相对较高的交易费用,并带来就业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提出:“房地产业将会由于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已经开始并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只有意识到这点并接受它的人,才能在房地产业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