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腥风血雨话宫廷》小记
今天修订十年前出版的《腥风血雨话宫廷》。我先看《死于非命的帝王们》统计表。这表共分四栏:
纪元(从公元XX年到公元XX年)
历代(从XX朝XX代到XX朝XX代,包括分裂时小国)
平均享年(在位帝王活了多少岁)
非正常死亡原因(被谁杀的,怎么死的,占在全帝王百分比)
统计表共有80个。最后是“总表”,总表说明: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82个朝代,有288个帝王,在宫廷父子、兄弟、叔侄等亲情之间的夺权斗争中被杀死、赐死、自缢、毒死,占在位帝王的百分之32.6。也就是说,有近三分之一的帝王死于非命。帝王平均寿命(有历史资料者计)41.7岁,应该说是短命鬼。
统计表还有一项:在84个王朝中,在位帝王被杀百分之50以上的,有27个,占百分之32,有6个王朝百分之百在位帝王死于非命。有的帝王登基当天即被杀。
有一张“少年帝王死于非命”的统计表,有21个未满18岁的少年帝王死于非命,占被杀帝王百分之17.6。
还有一张“长命帝王”统计表。(在位30年,活到50岁者计)我选了30个(本来就不多)。从此表看出:长命帝王都是开国的,治国的,比较“勤政”的,而继承王位的“长命帝王”则不多。(清朝好像比较特殊)。
从以上80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到一个带规律性的问题:
凡是开国的、治国、开明的,重视文化的王朝,延续时间长,被杀帝王少,长命帝王多;凡是继承王位的荒淫无道的残酷压迫人民的朝代,而内部夺权斗争激烈的王朝,则延续时间短,被杀帝王多。
这是一种历史规律。
因为这些表都是附在书后的,算是一个总结。这四本书内容讲的都是历史故事,每选了三十来个比较典型的故事。现在读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