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死于非命的王子们》小记
封建帝王们的后妃多,生的王子也多,从十多个到数十个。按照封建王朝“权力转移”的制度,是老王“指定”自己的接班人,而指定的原则是按“祖制”立嫡、立长。让问题复杂的是:对该继承王位的王子老大,老王不喜欢;而喜欢老二或者老三、老四。皇后如果生不出王子,贵妃也生不出王子,那么问题就更复杂。可能接班的诸王子们,都有一派势力。他们使阴谋,搞鬼计,动刀动枪的杀将起来。杀父继承者有之;兄弟互相杀戳者有之,杀子废立者有之,特别是被指定接班的王子,往往成为诸王子们杀戳的对象。这个“接班”问题引起的血腥事件,古今中西,概莫能外。清朝想出了一个办法,老王死前写好遗嘱,放在一个地方,免得兄弟们争来争去.他一死,大家拿出来当众宣布,一棰定音,但还是解决不了这个争抢王位的矛盾,只好兵戎相见。所以历朝历代死于非命的王子很多。
附表中说明:从春秋战国的公元前841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被杀王子(不完全统计),共290人。
其中南北朝(宋)王子被杀19人,南齐被杀20人,(李)唐朝被杀33人(包括公主)。只武则天就杀了6人,盛世的李隆基也杀了6人。
说到死于非命的王子们的原因,大多为“谋反”,“兵变被杀”。也有战场上被敌方杀死的,附表中“被害经过”说明:“被其父杀”,“被其兄杀”,“被其叔杀”等。
李唐的齐王李元吉被其弟太宗所杀,太子李弘为其母武则天所杀。……只有明朝的福王朱常洵为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所杀。
本卷叙述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有个小王子叫刘子鸾,封为新安王,年方十岁,哥哥刘子业16岁,可是老王喜欢弟弟,常常表示要废他的意思。因此老王在位时,哥哥天天为他的老爹要废去他这个“接班人”而提心吊胆。可是老爹还没有来得及废他,一蹬腿死了。哥哥一登基便报复他勒令小弟弟自尽。弟弟临死前对左右说:“愿身后不再生帝王家!”。一个10岁的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宫廷内部夺权斗争是何等的惨酷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