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记者生涯
从1942到1946年,这四年之间,继续有血和火的洗礼,有抗日战争胜利的欢乐,有饿肚子的苦楚,有打游击战的惊险,但是没有多少“趣事”。我就跳过去这几年,1946年春天我随一批干部调往东北,从鲁西南的荷泽,徒步走到了鲁东的烟台,横渡渤海海峡,到了东北的安东(现在的丹东)。这段路程现在当天即可到达,当时走了三个月。到安东不久,国民党进攻,前有强敌,后有鸭绿江,辽东的党政机关,撤退到长白山里,又辗转数月,我和另外几个干部,在1947年的二月到了东北西部的齐齐哈尔,当时叫做“西满”。我被分配在中共西满分局的机关报《西满日报》当了随军记者。
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经过著名的“三下江南”(这里的‘江’指淞花江)“四保临江”战役,我军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报社派我去前线采访,和我同行的还有一位记者,比我大三岁,名叫王冰,虽然也是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可是他已经结婚,而且妻子刚刚生下一个女儿。我们共处的前几天,他对我产生了良好印象。他悄悄告诉我:你当然知道在前线采访的危险性,我们谁能够安全回报社,都难说。我如果牺牲了,你剪一缕我的头发,带给我妻子,以后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了。
我笑着说:“你说哪里话,不会的,不会的。”
他也笑着说:“不会的,不会的,要‘会’呢?这种事常常就在下一秒钟之内发生……”
我们被分配到西满军区某部的前卫团,团里还优待我俩,每人给了一匹马。我们随着解放大军在辽西的广阔平原上日夜兼程前进,目标是对四平市实行强攻(当时叫“四平街”)。经过几场小的战斗,大部队对四平市形成了战略包围态势。
我们面临的是在东北战场上一场空前惨烈的“四平攻坚战”。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我军是第一次对一个中等城市进行攻坚战。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四平攻坚战”,表现的就是这次战役。这里我仍然不讲战争的惨烈,只讲几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