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知道了,我回国后第一部作品《海鸥,海鸥》将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演出了。这部戏从酝酿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年,其中曾有机会上演,但却因经费问题最终失之交臂。
现在的《海鸥,海鸥》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契诃夫《海鸥》了,因为我除了删掉人物之外,更加入了很多我对艺术、对理想的看法。应该说,与原著在精神表达方面是一直的。但特里果林这个人物我把他从小说家变成了戏剧评论家,正是因为我要批判戏剧评论的现状,阐述专业评论人的内心。
以下是台词选段:
"世上存在一种所谓强制性思维,一个人日以继夜地想着一样东西,或者说做一件事情是多麽无聊!就像一个无法摆脱的思想,日以继夜地折磨着我:我得去看戏。我得写评论……每当看完一部戏,我就要写。写完了之后还要看,看完了以后再写……一部两部三部四部,我连续不停地写着,就像一个出租司机,明明开车是一种乐趣,可每天一睁开眼,就已经欠了别人车份钱一样。请问,这种人不离鞍、马不停蹄的生活有什么光彩夺目可言?这种生活不无聊吗?不荒谬吗?"
"每个戏剧爱好者见到我都会问:“您又准备写哪部戏了?这次准备批评谁呢?”,每个戏剧创作者都会来找我,对我说:“诚挚地邀请您来看我的戏,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我都会非常期待”。你不觉得虚伪吗?这就是我的生活!"
"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写得很烂,甚至没有修改、没有斟酌就写了。我爱看戏,我也爱写评论,可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是被逼着写。一部大戏上演了,如果我不写,就好像是缺了点什麽。别人也会觉得我是不是不敢写啊,是不是有人情关系啊等等。"
"每当一部戏首演后,我就是最痛苦的时候,是写?还是不写?很多人都在瞪着眼睛看。跟着别人的评论口吻写、或者反着唱对台戏骂战,这都不是本事,难的就是当首演结束后,写第一篇评论!这很可能就是一部戏的风向标!这种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我甚至在想,我必须要第一个写,如果我不写就会被人遗忘、就会被称为“中庸和软弱”。就好像是一只被猎犬追着的狐狸一样,必须要跑,而且要跑得快,跑得巧,跑得姿势漂亮……"
以上的选段供朋友们提前阅读,当然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多年来的体会,我属于比较“强硬”,很多顾虑和心理是在其他朋友身上得出的感受。
很多人说,这样描写艺术的创作与评论,太小众了。我不否认。但我想如果我不在这种公开的环境里喊出来,恐怕这种东西会一直被埋藏在地下。艺术需要评论,无论是褒是贬。
就像台词里所说,我也在想,别人怎么评论我的戏呢?就像特里果林一样,夸奖就高兴几分钟,批评就难受一个小时。其实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目前来说,我已经很快乐了。
或许有一天,当戏剧环境变得更好、各种条件更加充裕时,我和我的演员们会排出全版本的《海鸥》,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