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听说了某个戏剧网站,但是前些日子才是正式去看了看。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拜读了上面相对有价值的所有文章。“收益匪浅”!!一直想写出来,思考再三,还是到了今天才写点。
我不知道这群在上面讨论发文的人是属于什莫背景,也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理论的出处究竟在于何处。只感觉到是一种戏剧名词的堆砌,一大群人大谈斯坦尼,大谈梅耶荷德,大谈格洛托夫斯基,大谈中国戏剧的出路和悲哀等等。这种举动让我感动,至少还有人去关注这些戏剧知识。不过可惜,里面的内容如同刚才所说,就是一种词汇的堆砌,没有任何实质观点,更多的是在宣泄一种情绪,表达一种主观的,没有实例依据的思想。这样的讨论不会有任何结果,也不会对戏剧实际的发展有任何作用。
根据这些,不仅有感而发,写出了中国戏剧群的几类“高人”,供参考:
1
首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衷于评论和阐述,不过他们的能力也仅限于此,或叫嚣于市,或指桑骂槐,或愤愤不平,或昂首叹息。总之没有他们挑不出来毛病的戏,也没有他们说不出来的论点。
其中,厉害一些的人,特别是那些理论基础扎实的,不惮于无数次重复多年前的理论,对于一些真正大师的理论,他们都能都进行综合,并且左摘右抄,稍作修饰后,大言不惭地出书立传,成为一方诸侯。(这似乎也是中国的传统,就是喜欢在原有的基础上修饰!)这类人往往你在理论上找不出他们的破绽,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抄别人的,你可以否定某某教授,但是你不能否认三大体系。他们对于前人理论虽然能倒背如流,但是却永远不知道如何下手排戏,理论对于他们,仅仅是个文字上的游戏和生活上的依靠。
而那些谈不上厉害,却又不甘被人们遗忘自己是话剧爱好者的人,则只能在小地方打闹,或者小做批评,或者极力吹捧,试图获得被某部分人的肯定,从而慢慢建立自己的地位。成功者被称为资深而逐步进入戏剧上层,失败者则只能砍下一次的运气而苟活于世。这类人的理论书虽然没怎末看多,但是却能对各个大师的名字和作品名字如数家珍,他们善于用名称来迷惑别人,用大量的名词去充实自己空洞的内容。
这两种人其实都很好对付,以下随便写写对付的方法:
a,对于第一种人,不要试图和他去讲理论说道理,他背下来的理论比你看过的都多!一针见血,直接问他如何作用,如何用具体的方法实施在某一戏剧的排演,切记,是具体的方法,否则他又会开始云山雾罩地阐述了,直到你晕了为止。
b,对于第二种人,则可直接在他提出某一名词的时候,向他询问其具体定义或者实例说明,切记态度诚恳,一问到底,并且不要被他转移话题。这样,用不了十分钟他就只能投降了。
2
当然,中国还是拥有不少真正的专家和教授,他们的知识不仅仅是从书本上来的,而是从书本上学习后,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成绩和教训后,再加以印证的。他们的人品往往也很谦逊,能在不同人的语言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可惜,很多人还不是,因为遇到苍蝇多数人依然会觉得厌烦。
3
还有一些戏剧的中坚力量,他们很务实,在理论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图名利,可以专心地做戏剧,并且在做戏剧的同时,找到其中可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的人多数为戏剧学院具有专业态度并且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和一些剧院优秀的导演。
4
最后一类人就是属于初出茅庐的雏鹰,他们在学到一些理论后,有了一些实践后,就开始了各自的分化,成为了上述的几种人。有的坐井观天,有的妄自菲薄,有的根本看不清楚自己。也有一些勤奋上进的,他们能够吸收外来的知识,能够虚心求教,能够不耻下问,并且不会张扬自己,一切以专业为先。这些人才是中国戏剧未来的希望!
5
当然,还有一类我没有提起,那就是根本什莫都不懂,但却喜欢招摇撞骗充专家的。这类人往往却是大多数。虽然他们并不可怕,但却给形成良好健康的专业氛围造成了污染,也会毒害很多不明事理的孩子。很可惜,对于这类人,我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们的厚颜。即使见一个灭一个,他们转身就会把你的理论当作自己的,厚着脸皮去和别人说,被认可了,你的名字不会出现,被否定了,那末你就是替罪羊!
该网站现在属于整修时期,很多东西看不了了,也觉得遗憾,毕竟少了一个能够看到各色人物高谈阔论的地方。只可惜,这样的戏剧网站还是少,如果能更多一些,就能有个更好的比较,进行优胜劣汰。
就好像,现在一直被主流戏剧否定的私人剧团一样……要知道,莫斯科人民艺术剧院,以前也不过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组织的一个私人剧团而已。
中国需要私人剧团,需要大量的私人剧团,在比较和竞争中,才能产生戏剧的发展,而不是一种垄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