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部夜宿农家”,是权力在搞“一夜情”

(2009-11-09 04:35:50)
标签:

重庆潼南

干部夜宿农家

极端思维

前后逻辑

形式主义

权力一夜情

分类: 牢骚骚话·时评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频频剑走偏锋,政令越发极端,著名的例子有东莞禁止养猪、冠县关闭网吧。日前,重庆又添一则新例。据《重庆晚报》11月9日报道,重庆潼南县在开展的干部大走访活动中,要求干部必须夜宿农家,以促使干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县长罗建极宣称:“只有在农家住下了,干部们才有时间与农民交流,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需,也才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1月9日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11/1109_17_1426226.shtml

 

常识告诉我们,与农民交流的有效途径有千百条。那么,潼南县为何偏偏百里挑一地神话“夜宿农家”的作用?

 

 “干部夜宿农家”,听上去很亲民,细想之下却经不起推敲,“夜宿农家”有着双重的极端思维。对干部而言,这是一种强制性的行政指令,举个例子,哪怕你已经走遍了村串遍了户,在日落之前把村民的疾苦挨家挨户啊都摸了一遍,但你仍然别无选择,必须在农民家住上一晚。这不是在变相鼓励、逼迫干部搞形式主义吗?退一万步说,即便干部住在农家,谁又能保证他们不是“身在曹云心在汉”呢?

 

 再则,“夜宿农家”的举措变相增加了当地村社、乡镇的财政开支。新闻里没说大走访活动的费用由县财政开支,还是由当地支出。我姑且善良地假设是前者,但生活的残酷在于一切都有例外。比方,若恰逢被“夜宿”的人家是一低保户,请问,一贯锦衣玉食的干部盖得了这家人的旧铺盖吗?而且,村社干部会容忍“上面来的干部”盖旧铺盖吗?联系时下政治风气,恐怕村社干部早就暗地里“帮”该低保户添置了新床被以备“夜宿”了。可问题又来了,村社干部怎么就这笔“添置费”向全体村民交待呢?说来说去都是一笔糊涂账。

 

除去“添置费”之类的费用纷扰,对大多数底层农民而言,在今天城乡、官民之间巨大差距的现实景象下,接待一个“干部”不啻是一种心理上的强加负担。俗话说,道不同,不与为谋。“伺候官员”对大多农民而言,都是一种别扭、不自在和折磨。而且,若是不幸碰到个喜欢顺手索取点土特产的“夜宿客”,以咱农民的朴实,还不好意思拒绝,何况别人还是个“干部”,农民得罪得起呀!

 

 最重要的是,按照问题的前后逻辑,“官要夜宿农家”的前提,是“农家”至少先要有愿意接纳的民意吧?但联系中国当下政令的决策程序,潼南县在出台“干部必须夜宿农家”之前,不会就是否愿意干部“夜宿”向农民遵求意见。也就是说,“夜宿农家”的政策是政府对农民从上而下的指令,而并非农民们的真实需求。两者之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墙。潼南县此举即便是一颗善心,但在这种不遵求民意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下,底层农民的尊严又在哪里呢?

 

 所以,“干部夜宿农家”只是政府的又一次极端之举,不仅容易引发官僚形式主义,最重要的是看似亲民却没真正尊重民意,也未必真能达到亲民的效果。

 

 其实,只要真正秉持为民办事的良知和原则,现有机构框架内的信访、热线、人大代表、政府调研等渠道,已能充分保障底层农民的自身权益。相反,若缺少为民办事的执政良知,即便“夜宿农家”的极端举措,也不过是权力制造的一夜情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