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档案》节选之五:《一声叹息》

标签:
影评一声叹息冯小刚王朔娱乐 |
分类: 中国影视档案2000-2011 |
[《一声叹息》]
作为引领内地贺岁片潮流的冯小刚,巧妙借助贺岁片打下的品牌效应和明星阵容,在不是贺岁片的时间创造了本年度几乎最好的票房效应。影片的争议显然是天生的:一个中年人的婚外恋情的周折。作为作家的主人公,既有和美的家庭,又有蓬勃的事业,无论阅历和社会地位都相当不错,却在美貌、纯真的外来诱惑面前心荡神驰不可自拔。影片对中年人跨界感情的直接描绘,显然超出了传统防守的界限,却实在是迈开了艺术直面情感现实的较大步伐。尽管我们不愿生活出现太多多向情感,却不能不承认社会发展导致情感的多样性纠葛,以及开放揭开了原本隐蔽在人的心灵深处的复杂情感欲望,对传统而言,这是难以回避的尴尬现实,也是生活存在的残酷面相。从这一意义上看,《一声叹息》的现代感是明显的,遭致的议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该着重指出的倒是影片对感情表现的分寸,人性情感的真实其实就在张、弛和隐、露的矛盾之间。影片中人对家庭的依恋与对情人的冲动,对道义责任的看重与对内心渴求的不可自持,都掌握着较好的分寸感,从而描摹了一幅现代生活中并不少见的情感危机图。
在票房上,《一声叹息》可以与《生死抉择》相并肩。虽然《一声叹息》相对于其他国产影片的票房来讲已经算是成绩喜人,但联手买断该片发行权的中影公司、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却难以避免亏损的市场结局。买断发行权的中影公司、三联影视发行公司原本预测该片票房达到2000万元将保本持平,可《一声叹息》的最高票房也只有1800万元左右,亏损已成定局。分析造成亏损的原因时,有关人士认为:第一,《一声叹息》盗版光盘的泛滥,严重影响了电影票房收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明令查缴,但作用不大;第二,暑期“美国大片”扎堆,掏空了观众的口袋,《一声叹息》在暑期末上映,处于市场消费的“干涸期”;第三,《生死抉择》的热映,带走了一部分的团体票房;第四,某些地区如上海对冯小刚的京味影片“不太认同”。原来被寄予厚望的《一声叹息》令发行方也只得发出了“一声叹息”。
而此后,11月份在南宁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一声叹息》却未能入围金鸡奖最佳故事等奖项,只有片中主演同时也是冯小刚妻子的徐帆入围最佳女配角提名。导演冯小刚不想佯装表面风平浪静、心里怒海翻腾却装没事人,而是直筒倒豆,将态度鲜明于言表:“以我的性格来讲,我不想装孙子,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有话就得说话。这届金鸡奖评选入围电影名单里没有《一声叹息》是对这部电影和这部电影的创作集体的不公正,是评委的偏见造成的。”最有戏剧性的是在金鸡百花忙着评奖时,冯小刚却带着自己的人马到开罗电影节领回五个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