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标签:
梁恕俭高效课堂冷静思考首师大附属昌财学校戴锦炼 |
分类: 高效课堂 |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财实验学校
24日聆听了梁恕俭老师关于集智备课和说课的专题讲座,收获满满,虽然听的是关于说课的几点建议,但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跳出课堂识整体
梁老师说:教学那点事,有时还真需要“跳出教材外,不在课堂中”,否则,难识庐山真面目。备课不要仅仅局限于一堂课的内容,要跳出课堂,应该从整体知识框架的角度出发,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备课前详细研读一下课标,收集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从整体的角度、课标的高度去确定课堂的重点、难点;收集近几年期末考试卷,从学期的角度去确定本堂课的要点、考点;收集近几年单元考试试卷去设计本堂课的知识点、突破点。我觉得课前备课可以有以下几个环节:
搜集——搜集近几年的中考题、期末试卷、单元试卷、本节课的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以及其他素材。
整理——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尤其是试题进行整理,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题目分类整理,备课时对搜集的导学案、课件等资源进行借鉴,精心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
分析——对搜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对它的考查要点、设计意图、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进行分析:课堂例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拓展训练、周考试题等。
提炼——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综合、提炼,让它更加完善、完美。
呈现——把这些资源以不同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注重反馈,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二、瞻前顾后成系统
数学教学讲究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瞻前顾后,上课时应纵观单元整体结构,注重沟通各个知识点内在联系。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要紧扣课标,注意到“瞻前顾后”。“瞻前”是以旧知识引领,认识新知识,并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和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对旧知识进行巩固。“顾后”是为了再更新,为以后学习新的知识奠定牢固的基础,可以把后面的知识以适当前移,尽量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满。精心设计一些例题、练习,适当的拓展,尽量加强新旧知识的串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穿针引线寻突破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坚持”:学生自学会的坚持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坚持不多讲;学生需要动手的教师坚持不包办代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以课堂的“主角”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在交往、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引导作用。
我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辅助作用定位于“穿针引线”。把整堂课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串联起来,有效的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课堂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穿针,我觉得应该先是“见缝插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偏离我们教学设计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及时的“见缝插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课前准备没有设计到的问题,比如:知识的回生、概念的混淆、思维的跳跃,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见缝插针”,同时要艺术性的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解决问题,构建新知。
这些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老师挖空心思创设的问题情景更具有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最佳时机,善于“穿针引线”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走出误区,让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四、小组合作求实效
我把课堂合作定位为“全员参与、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目前农村初中学生都存在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个体差异大等通病。一些“差生”上课听不懂、听不进去觉得很无聊;课堂练习、考试时不会做又会觉得很无助,长期下来不仅渐渐失去信心,也影响了课堂气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根据学生基础能力不同分成若干各小组A、B、C三个层次(8个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分层次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是想让水平相同的同学来共同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让后进生不在感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无关重要,充分体验、感受合作的过程。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不一样,C组学习任务可以是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共同合作解决一些书本例题的简单改装题,课后的练习题。B组的可以是一些例题或课后习题的变形题、提高题;A组可以是一些综合题、拓展题。目的就是帮组学困生,提高中等生,发展优等生,让学困生不在无所事事,让优等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对于C组的同学以帮为主,示范、帮助,对于B组同学以导为主,引导、启发,对于A组以点为主,提示、点拨。根据学生实际,量体裁衣设计难度不同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顺利的完成。整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助大大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互学互助过程中对差生是一种帮助,同时对好学生未尝不是一种促进。相信一段时间下来,好学生的概念更加清晰了,条理更加清楚了,思路更加严密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认为他们自己互学互助时彼此之间没有心理压力,合作、互助也就更有效率。
五、分层作业再巩固
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过多的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把学生从作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既要有简单的基础题,又要有一定量的提高题、创新拓展题,并根据教材需要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精选习题,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不同的基础层次将作业细分为三类,A类必选题,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础题,但不宜过多,每天安排在15分钟左右;B类作业为带有一定思维量的提高题,每天安排一题左右;C类作业为创新拓展题,每周或每个章节安排一题。B类、C类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既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又能满足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了。量体裁衣式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减少课堂压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有效性;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不断关注课堂教学各个细小环节,让每一个细节迸发快乐、迸发精彩,让学生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使有效课堂教学走得更深、更远。
相关链接:春耕一号:名字起得真好! 学无止境,教有良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