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8-02-05 15:15:41)
标签:

测试题

教师培训

课标教材

课程标准

中学政治

分类: 传媒发表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出题人:梁恕俭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思想性 )、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政治课程的设置起源于(政治需要)

4.公民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 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 为前提,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

5.(公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现代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和基础的教育。

6.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7.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知识)

8.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D )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A.性格  B.品质  C.气质  D.能力

2.( C )决定思想品德课程的方向。

A.国家性质  B.国家法制  C.国家意志  D.国家方向

3.思想品德是一门( B )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

A.极待开发  B.有待开发  C.必须开发  D.不用开发

4.对于培养亲社会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要学会谦让  B.要学会分享  C.要帮助他人  D.要努力学习

5.课程目标是一定的( B )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研目标  D.德育目标

6.思想品德课程中提出了四教融通,其中四教指的是( A )。

①心理健康教育②道德教育③法制教育④国情教育⑤生命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7.( B )是落实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A.教法  B.教学  C.教育  D.教研

8.( A )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是课程评价的指南。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实施建议

9.( A )是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A.道德品质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0.( C )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世界观

三、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三个原则,即,基本结构不变、努力完善课标、坚持与时俱进。(对)

2.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力求开放性、弹性和选择性。(对)

3.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是儿童观、学习观、知识观、课程观。(错)

4.在教育内容的组织上,必须考虑到教育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以及教育内容的逻辑顺序要与心理顺序相统一。(对)

5.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次要手段。(错)

6.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对)

7.综合性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错)

8.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涵的多种教育资源。(对)

9.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对立、教化与文化的分离,是传统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优势。(错)

10.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生活拓展、四教融通、整体架构、综合呈现,体现了一种深邃的建构智慧。(对)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2.思想品德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答: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评价实施的要求是什么?

答: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课程标准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合理评价。

4.思想品德课程中教材编写建议是什么?

答: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

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

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5.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注重与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育和管理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评定标准及方式等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根据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拓展思想品德课程领域,丰富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四、论述题(20分)

能力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怎样?

答: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发展的,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一般来说,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同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中,必须要与知识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有机统一,不能分割。


相关链接: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语文  中学数学  中学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